
《決戰異世界:弒血之戰》敵人不見得在敵陣
v.0578 封面故事 《決戰異世界:弒血之戰》是系列第五集,最大的賣點剩下美魔女凱特貝琴薩撐大局,自2003年拍到2016年,她的魅力依然不減,除此之外,電影劇本與動作設計,在其他強片環伺下就顯得有些落差。
v.0578 封面故事 《決戰異世界:弒血之戰》是系列第五集,最大的賣點剩下美魔女凱特貝琴薩撐大局,自2003年拍到2016年,她的魅力依然不減,除此之外,電影劇本與動作設計,在其他強片環伺下就顯得有些落差。
v.0578 封面故事 《決戰異世界》能堂堂邁入第五集,如果沒有幾把刷子,是不太可能拍到第五集與第六集。此系列有著一套它自己的世界設定,雖然比不上魔戒或哈利波特的世界龐大完整,但在娛樂電影中仍然算得上是自成一格。
v.0578 封面故事 吸血鬼大家都不陌生,但電影要如何呈現,就可以看見各種創意展現,民間傳說的生物能如此被發揚光大,也是很有意思。以下介紹7部各類口味的吸血鬼電影,這些片可都是各類型中的精選佼佼者。
v.0578 封面故事 時尚大師湯姆福特自編自導的浪漫驚悚新作《夜行動物》,持續以精緻迷人又詭譎的美學風格貫串,電影開頭虛實交錯、層層疊疊的肥胖女郎一身不掛的韻律影像,饒富趣味開啟一扇迷宮之門,引人走入湯姆福特的電影世界。
v.0578 大牌檔 大器晚成的女星代表艾美亞當斯以《曼哈頓奇緣》的公主吉賽兒深受觀眾喜愛,啟動她名氣、金獎提名雙收的未來。以《瞞天大佈局》與《大眼睛》連莊金球獎影后之後,她將推出浪漫驚悚片《夜行動物》與科幻片《異星入境》,內文還附上73題快問快答影片,讓大家更了解艾美亞當斯!
v.0578 大牌檔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的純真男子、《人魔崛起》的少年漢尼拔與《巴黎聖羅蘭》的時尚大師,沒錯!這些類型相差甚遠的角色都在法國美男加斯帕德尤利爾的掌控之中,還完成心願主演坎城雙獎得主《不過就是世界末日》中敏感、悲情的角色。內文除了介紹他的角色轉變,還有他二度訪台透露的小秘密要報給你知!
v.0578 藍祖蔚專欄 暴戾與荒涼是鍾孟宏電影中永不缺席的角色,也因為暴戾與荒涼,鍾孟宏佔據了台灣影壇少有美學山頭,那是專屬藝師的山頭。如果《再見瓦城》趙德胤是詩心獨具的當代詩人,《一路順風》的鍾孟宏就是當代藝師,整體視覺風格和表演質感是2016年台灣驕傲。
v.0578 藍祖蔚專欄 蓮青的心中,有一個大世界在等她,阿國卻是在看到蓮青的那一刻,就已來到世界的盡頭,能長相廝守已足夠。阿國最動人的無非就是就算只能送給蓮青一條假鍊子,亦是一份癡心,粗手笨腳要把項鍊掛在蓮青脖子上,卻始終栓不好。
v.0578 電影專題 「我了解到抵達哈德遜河的旅程不是從拉瓜地亞機場開始, 而是從好多好多年以前…成功降落的背後,其實是我一輩子的努力成果。」
v.0578 電影專題 三分半鐘的奇蹟,背後是四十二年的準備。想像你是空中巴士A-320的機長,才剛從機場起飛,美麗的紐約市天際線就在眼前,就在飛機緩緩爬升之際,忽然之間左右引擎同時故障,就跟纜線斷掉的電梯從 2800呎高空下墜一樣。
v.0578 電影專題 「每件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第一次發生之後,才會有人相信。」在九零年代中期於各大航空公司服務的機長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軍隊訓練出來,到2009年剩下百分之四十,像Sully從16歲就學習飛行,還具有戰鬥機和各式飛機經驗的機長註定愈來愈少。
v.0578 電影專題 「我們在生活各方面,長期來說要保持樂觀,短期來說要講求務實…你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事事順利,必須清楚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Sully創造哈德遜河奇蹟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保持謹慎和持續學習,做好最完善的準備。
v.0578 電影專題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電影海報上寫著:The untold story behind the Miracle on the Hudson. (哈德遜奇蹟沒有告訴你的事);那麼這篇文章可以說是 The untold story behind the movie. (薩利機長電影沒告訴你的事)。
v.0578 達人影評 除了《惡靈古堡》之外,《決戰異世界》是少數還能拍攝綿延不斷的續集以女性做為主角的動作片,本系列卻不是根據漫畫或者是電玩改編相當罕見,雖然導演每一集都換人,但一二集的導演擔任監製,維持著每一集哥德式的風格,繼續本系列一貫黑暗鬼魅動作風。
v.0578 達人影評 《夜行動物》在國外的評價相當不錯,它是由小說改編的,內容可以說是相當獨特,但這部片子,除了要看演技,要看故事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心理層面。
v.0578 達人影評 非貓奴的我已被BOB融化,很難想像會有貓奴不傾倒在BOB的魅力之下。不只單純有可愛的貓咪,更多的是這部電影想傳遞的溫暖,以及給予面臨生命挫折的人們「第二次機會該好好把握」這樣的正面能量,真摯而又動人,你怎能不去喜歡它?
v.0578 達人影評 《再見瓦城》在某方面來看,是將全劇的重點放在吳可熙身上,而柯震東則擔任了「暴風眼」,對偷渡客來說,從陰暗裡走出站在陽光底下是最渴望的,只是阿國不一樣,若說蓮青想將世界收納進眼底,那麼阿國則是僅想讓蓮青入他眼簾而已。
v.0578 達人影評 每個角色各有特色大加分,除了個性不同,他們的曲風/舞風都大不相同,沒有優劣之分,都有不同的好,跟配音的演員也結合得太棒了,一首又一首好聽的歌曲,被非常能唱的演員表演出來,再搭上當下的情境,真是耳朵的饗宴。
v.0578 達人影評 開場同時也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幕,更是本木雅弘和深津繪里唯一的對手戲,直接點題主角幸夫狂妄且自私的個性,夫妻間笑裡藏刀的攻防戰。《漫長的藉口》也將秘密直接點題,妻子死後未曾哭過,真正的原因並非不愛了,而是他早已不懂得什麼是愛。
v.0578 達人影評 《愛情,突如其來》就像野生動物版的愛情故事,不需要浪漫而是追求本能相互吸引,所謂的求偶就是這麼一回事。畢竟,越是不完美的純粹,越接近純愛本質。山下敦弘依舊遵循他的理念,即便是有稜有角的幾何圖形,也一定能找到相對應的另一半。
v.0578 達人影評 能吃,就是一種幸福,至少對於深夜食堂的客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將煩惱一口口吃下肚,還來得更療癒的事情了。至少在《深夜食堂 電影版2》沒有變的,依舊是讓人越看越餓的料理,以及在東京這大城市中,仍舊充滿溫情的人和療癒的故事。
v.0578 達人影評 真的喜歡艾迪瑞德曼飾演的紐特,雖然內向獨行又青澀,但當面對自己最喜愛的奇獸時又充滿信心。魔法系列電影總讓人覺得就像是魔幻版迪士尼一樣,帶給大家的不僅是新鮮有趣的話題、還會有充滿勇氣和友情的熱情。
v.0578 達人影評 我一直都蠻欣賞梅爾吉勃遜的導演才華,他擅長用鏡頭說故事而不必仰賴旁白告訴觀眾現在發生什麼事云云,我很喜歡《鋼鐵英雄》片中幾幕宗教性畫面,導演都有意讓觀眾將戴斯蒙與耶穌的形象做連結,不正似梅爾吉勃遜導演的《受難記》翻版嗎?
v.0578 達人影評 我們談論的是一個男孩的自我提升,他必須加快腳步,把自己拋在後頭,才能趕上這個世界對他的想像。生存的代價就是不被理解,但在仔細評估之後,我們仍然能繼續生活。比利的故事其實是一場漫長的召喚,透過這個角色,去重新思索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v.0578 達人影評 我好喜歡電影裡多處向周星馳與張柏芝的《喜劇之王》致敬的橋段,當常看的電影場景化為現實,當阿珍背對著偉康,就像舞女柳飄飄背對著尹天仇。或許會有人認為本片發展過於戲劇化,導演僅是將這些旁人難以想像、對他們而言卻可能是正常、甚至會是日常的忠實呈現給觀眾看而已。
v.0578 達人影評 《24週》有別於其他同類型電影不敢說或者拍攝的較為隱晦,它將近乎所有能講的全都拍給你看,甚至將女主角阿思緹設定成公眾人物,在面對嗜血媒體與熱愛八卦的觀眾,還有自己的內心煎熬等多方夾殺下,讓她的一舉一動無所遁形,去看待「墮胎」之舉背後那沉重的枷鎖。
v.0578 達人影評 比起《告白》和《贖罪》內心反撲是以大人為主角不相同,《少女》內貫穿劇情主軸的都是未成年的高中生或是不滿十歲的孩子,那種黑暗盡頭看見的光芒,就在你以為懷抱的希望是絕望的時候才會發現,這世界其實不停輪轉、日復一日帶來的陽光,都是另一段故事的開頭。
v.0578 達人影評 「你所能發現之處就是邊界。」一句話講完你我的人生。年輕時候我們用無懼眼光看世界,接納各種可能性,生活裡不見邊界,到了一定年紀後,習慣成自然,我們觸到自己的邊界,再難走遠,只能來回徘徊看著相似反覆風景直到生命尾聲。
v.0578 達人影評 如果吃慣大魚大肉的觀眾,可能會較難以接受如開胃小菜般的喜劇小品,但若細細品嚼電影餘韻,便會發現它不停繞著轉的、想講的議題其實很簡單,「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用以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李雪蓮事小,何以能將整個官僚體系鬧得天翻地覆?
v.0578 達人影評 原來好萊塢早在百年前就已經拍出《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等級的史詩大作!《偏見的故事》的敘事手法同樣令人驚喜,電影開場開宗明義的說:這是四段橫跨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關於偏見與仇恨,也都不約而同提及仁愛與寬容。
v.0578 達人影評 他們沒有像《小時代》那系列有著激動派的敢愛敢恨又破涕為笑、沒有《致青春》那般轟轟烈烈的無怨無悔,卻帶有著像《左耳》般淡淡的文青氣息。也許就是這樣的平凡故事才更容易引起大家共鳴,《七月與安生》成就的不是青春的緬懷,而是事過境遷、走向未來。
v.0578 達人影評 電影中精彩的情節讓身為觀眾的我們,都像高野一樣沉迷於狹處逢生的感覺;而在遇見愛情時,我們當然也同茉茉一般孤注一擲,如果不是愛情,哪個女人會和一個傍晚才認識的男人飛車、豪賭、鋌而走險?要看完電影才知道,茉茉賭的不是一個晚上的愛情,是一生。
v.0578 達人影評 透過許多非本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才寫實出如我們旁觀者對於躁鬱症患者一些自以為是的觀念。曾經躍上新聞版面的社會案件改編;該次新聞報導以「男子弒殺久病在床的母親」為標題,但卻未加以描述該母親長時間臥病在床、其子長期照料,這般心理壓力和精神折磨是否可為其他人能夠長期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