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說故事的觀點與歷史感觸


不過整部片最值得一提的是說故事的「觀點」。魏導演並沒有因為是因為要講一個「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就把賽德克人寫成溫良恭儉讓,連小動物都不殺的種族,或是把日本人描寫成穿一堆耳洞的娘娘腔或是齜牙裂嘴的半獸人...

最初較詳細地接觸霧社事件歷史,是在上大一之前,一些高中台灣研究社的同學相邀參加了埔里謝緯紀念營地辦的一場台灣史研習營,那次課程我印象最深的是漢人把原住民獵來燉補的史實,還有參觀了鄒族人家中祖靈籃的信仰。霧社事件是課程的一部份,除了霧社事件的照片以外,我們還看了幾張莫那魯道年輕時幫日本人討伐道澤部的照片,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Gaya、Seediq、Tgdaya、Toda等名詞。

和很多人一樣,第一次知道《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是因為魏導演五年前的那段募資短片,也為影片中那種台灣原住民特有的神聖性而感動,不過這部片上映的九月正是我忙到喘不過氣的時段,我拖了好久才看完上集《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又拖了好一段時間,才看完下集《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

看完的簡短感想是,瑕不掩瑜,魏導演能在這種資源下拍出這樣的電影,誠然令人無比敬佩。

先說缺點好了。《賽德克巴萊》所敘述的歷史本身就有很強的戲劇性,無論是原住民的祖靈信仰、台灣高山的戰爭場景、馬赫坡與道澤之間的仇隙、以及最後集體自殺的悲劇性結尾,即便是單純敘述史實,也是一段很精彩的故事,因此我覺得這部片的故事架構沒有問題,但是缺點在於演員的表演和說故事的方式。

先說前者,我個人覺得林慶台先生以素人身份飾演莫那魯道這個角色,還是太勉強了一點,雖然他本人外型絕佳,但是演技並無法傳達出故事角色的複雜性。上集中莫那對於是否抗戰的猶豫,以及下集中自殺前應該要有的掙扎,林慶台的詮釋都太薄弱了;我想角色性格內斂是一回事,但是那應該不等於用單一表情應付所有的場合,我會期待在某些鏡頭看到莫那頭目有恐懼、惶惑、興奮或痛苦的一面,但林慶台的莫那並沒有,他連在面對自己老婆或是說服其他頭目時都是硬梆梆的。因此,雖然像花崗一郎、馬紅、巴萬、鐵木瓦力斯這幾個角色都有不錯的演出,但全片的靈魂人物缺了靈魂,不免就讓整部戲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整部片在敘事上還是有一種《海角七號》就有的缺點,對故事因果的敘述不大流暢,對次要角色的描寫也不夠精準。這個問題在上集比較嚴重,在這一集中,導演至少應該要導入事件爆發的背景、介紹主要角色、並且描寫莫那下定決心的心路歷程,但我覺得這三個部分導演都沒做好,魏導演重施他在《海角七號》中「唸情書」的故技,只是這次改成唱歌,只要故事走不下去,就唱一段歌來當銜接。要介紹賽德克祖靈信仰,唱歌;要導入族內女性的心情,唱歌;連莫那決定是否抗日,也是唱歌。雖然說這些詩歌是原住民很重要的文化遺產,但那麼多重要的故事橋段都用MV方式交待並不妥,歌詞要傳達的劇情資訊並不容易吸收,看到後面只會有種交待不清不楚的感覺。

再來說這部片很棒的地方。首先是山地戰爭場景令人興奮,上集的人止關之戰就相當精彩,自從我讀過這場戰役史料,每次我經過中橫的人止關,都會想像原住民戰士在懸崖上發動攻擊的場景,電影中這段稍微短了一點,不過已經讓我開心了半天(本來沒想到會拍到這段);下集中很多賽德克戰士在叢林中奔跑開槍的鏡頭也是帥得不得了,後面一幕在火燄中衝鋒的場景,更將這批戰士的勇猛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整部片最值得一提的是說故事的「觀點」。魏導演並沒有因為是因為要講一個「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就把賽德克人寫成溫良恭儉讓,連小動物都不殺的種族,或是把日本人描寫成穿一堆耳洞的娘娘腔或是齜牙裂嘴的半獸人,在電影中,賽德克的出草文化可能很多人無法接受,相反的,日本人每個歐是斯文白淨的樣子,反而更接近「好人」的形象。這種不用扁平正/邪角色敘事的方法可能會犧牲掉電影的娛樂性(觀眾還是喜歡看好人打壞人),但更有歷史的思考性,也能為台灣帶來更多東西。

最後是一點歷史的感觸。影片最後謙田彌彥感嘆說竟然在台灣山地看到了日本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我想他錯了。再過十幾年,他就會看到許多日本熱血青年們,駕著油料不足的戰機,衝向每美國的航空母艦;霧社之於珍珠港,毒氣彈之於原子彈,不同的是,莫那魯道還比較清醒,告訴他的族人他們全部都會死,日本那些軍頭卻認為有機會逼和美國,「文明」在歷史上大部分是指物質的部分,不是指人性。

作者:滅蜀記熱賣中 【愛聽秋墳鬼唱詩】

本期焦點-【v.322】 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