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因為愛你》唯愛天堂


「她是無法回頭的」--不管是逃離婚姻、逃離生活、還是逃離愛情、逃離特芮絲,甚至最愛的女兒,唯有不斷向前,她才能奔向最真實的自己……

                                         


--有雷--

1950年代,特芮絲是一個獨自在紐約高級百貨公司工作的女孩,她有著靈秀獨特的氣質,在恬靜柔美的外表下,似乎潛藏了一顆難以馴服的野心。為了生活,她屈就地忍受著日復一日如機械齒輪般的生命情狀,然後有個徒具浮誇野心的魯莽男友,這一切似乎都非常符合社會對她的「價值期待」。

在聖誕前夕,百無聊賴的特芮絲被一個身材高?、穿著一襲華麗貂皮大衣的金髮女士所吸引,女士原本想買一個時興的洋娃娃玩具送給女兒,最後卻在特芮絲的建議下,買了另一組電動火車。女士離開後,特芮絲驚見女士在櫃台留下的皮手套,於是在遞送禮物的同時,奉還了手套,並留下了一張小卡片。



這位留下手套的女士叫卡蘿,是個正在經歷離婚官司的女同性戀者,她當初為了「價值正確」的緣故,下嫁給了富商老公哈吉,但婚後的她一點也不快樂,哈吉無法理解卡蘿內在的敏銳與脆弱,婚姻一如囚籠,深深關押著卡蘿內在真實的自我……

但在遇到特芮絲後,一切不一樣,只是一眼,那種超越言語能交流、溝通的心靈契動,讓卡蘿頻頻回去尋找特芮絲,先是感謝特芮絲的細心,再來則是邀特芮絲去她家作客。

最後,卡蘿更大膽向特芮絲提出邀約,跟自己展開一場邁向美國西部的迷荒之旅。於是兩個美人踏上了旅途,並且在旅途中愛火不斷升溫。兩個人可以從彼此的身上看見被禁錮的靈魂的渴望與索求,她們如此懂得對方,那種專屬於女性間的纖細、幽微的情感屬相。但,就在一切看似美好的時候,卡蘿的丈夫哈吉其實早已經雇請私家偵探跟蹤兩人,並竊聽兩人的私密對話;哈吉要以此為呈堂證供,證明卡蘿「敗壞的道德與錯亂的心智」是難堪為母重任的!

為了打贏官司,卡蘿不得不暫別特芮絲,而特芮絲自己也陷入更深的迷惘,畢竟在那個時代,同性戀還是有法律與道德上的咎責的,更別論橫跨在自己與卡蘿中間那懸殊的階級差異,這樣的愛,真的能持續下去嘛?

本片改編自1952年出版的女同性戀小說「鹽的代價」(後來在1990年出版的版本才以『Carol』為書名,但目前坊間大多還是以原書名在稱呼此書),最早的作者屬名是克萊兒?摩根;而作者本名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則在第一本書「火車怪客」便聲名鵲起,尤其小說一出版,懸念大師希區考克便將之翻拍成家喻戶曉的電影,並且被美國文壇譽為天才型的懸疑作家,這頂大帽子壓著派翠西亞只能以筆名出版「鹽的代價」,因為她一點也不想因此書出版後被標籤為「女同性戀作家」。直到後來,派翠西亞在文壇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時,她才公開了自己是此書的作者。(派翠西亞其後大多著作都是懸疑類的,她在台灣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兩部被翻拍成電影的『天才雷普利』與『魔鬼雷普利』,這個雷普利系列一共有四本。尤其『天才雷普利』的裘?德洛與麥特?戴蒙更是當年的黃金配對。)

「鹽的代價」是派翠西亞的半自傳小說,在「火車怪客」出版前夕,當時的派翠西亞為了現實考量 ── 因為壓抑的同性戀身份與酗酒問題,必須去看精神科醫生,因此不得不在布魯明岱爾百貨打工賺錢。在那短暫的兩週的百貨生涯,一位身穿貂皮大衣(當時的貂皮大衣仍是上流社會的標誌符號)的金髮貴婦深深吸引了派翠西亞的目光,她的外型成為了「鹽的代價」一書的Carol的原型,而特芮絲則是派翠西亞這個徬徨於夢想與現實岔路上的靈秀女孩。

後來,派翠西亞跟另一名一樣有酗酒習慣的貴婦維吉尼亞發展的愛戀關係加上Carol的形象,便成就了這本書。據派翠西亞自己的描述,這個金髮貴婦的形象幾乎讓她在短短地兩個小時之內就順利列出了這個故事的梗概,所以更貼切的說:是Carol找上了派翠西亞,要派翠西亞寫出這個故事(註一)。

因為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鹽的代價」是極少數結局能以主角勇敢忠於自我,追求禁忌的愛情,並有歡喜結局的同志題材,加上書中對女性情慾的大膽描述跟高度的文學性,讓她已然成為美國女同志文學史的經典!



最後再提供一個關於本書的資訊,書名「鹽的代價」的意義有各種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隱喻」,這個代價就是特芮絲必須經歷過成長的痛苦 ── 被拋棄、心碎、孤獨、寂寞等代價,才能真正融入Carol的生命中,這便是「鹽的代價」(這是網友說的,我覺得解讀不錯,所以摘錄下來)。

另外一位寫派翠西亞傳記的作家Joan Schenkar則評論道:「鹽的代價」出自「聖經」的典故:「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If the salt have lost its fl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聖經』中的原文是用savor這個字,而不是flavor),Joan覺得這便是悲劇的本質,也是純真愛戀終將逝滅的永恆惆悵。

而派翠西亞自己曾表示,這是關於「聖經」中的一個故事,就是上帝要降罪毀滅墮落腐敗的索多瑪城的時候,神告誡羅得快帶著他的妻小逃離此地,並且千萬不要回頭!在逃跑的過程中,羅得的妻子卻眷戀地回望了故地一眼,從此變成一根鹽柱 -- 派翠西亞描述Carol一如羅得的妻子:「她是無法回頭的」--不管是逃離婚姻、逃離生活、還是逃離愛情、逃離特芮絲,甚至最愛的女兒,唯有不斷向前,她才能奔向最真實的自己……

將近一甲子後,「遠離天堂」的導演陶德?海恩斯將這本經典的小說搬上大螢幕,因著時代的遷流,如今的紐約似乎正是當年Carol與特芮絲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奔赴的「天堂」(雖然真實離天堂還相去甚遠,但至少現前的美國是同性戀婚配自由的國度,與當時的美國已天差地遠)。

本片最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女主角的精湛演技,雖然大家都在談論的是似乎會追平有戲神封號的梅莉史翠普阿姨入圍紀錄的新時代戲魔凱特布蘭琪,但事實上,本片更讓人眼睛一亮的是飾演特芮絲的魯妮瑪拉,尤其本片與她「初」道作品「龍紋身的女孩」有著天壤之別的造型與個性:本片中的她脫俗出塵,有幾幕幾有當年奧黛麗赫本才有的靈通質樸,可說是影壇正在躍升的新時代巨星!

電影本身拍的緩慢而優雅,把那個戰後的承平時代描摹地緻雅動人,復古的色調、和緩的步伐、華麗的衣著、優雅的言談,這些都呈現了一個屬於壓抑時代的內心天堂,惟因外在的壓抑與削剝,才讓內裡的流動更顯激情與動人;還有那種專屬於女性間的耽美、詩情,那種太過美好的愛戀關係,大概只存在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無法銷蝕、摧磨的地方吧!?雖然我個人並沒有很喜歡導演太過淡雅的表現手法,不過光是這對女星交手熾出的火光,已足以讓此行不虛。

(註一):寫作的人,尤其是長篇作品的人,大概都有一種經驗,就是創作到後面,不是作者在書寫「角色」,而是角色在「引導」作者將角色的故事訴說出來!所以我記得有個著名的作家說過:「不是我要她死,而是她讓我知道她不得不死!」這種神秘的創作經驗大概專屬於創作者與他筆下的角色間的私密溝通吧!我自己幸而經歷過幾次這樣的心識歷程,我覺得是創作上一個重要的內在體驗,雖不必刻意追求,但似乎得體驗過一次才算不虛此行了。

作者:Rady 【Rady to be...】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40】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