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2013雄影年度主題鳥瞰—從音樂到印度的變奏傳奇


一年一度的高雄電影節即將在10/18展開為期三週的奇幻旅程。本屆年度主題是「變奏國度」,將放映《爵士歌手數位修復版》、《綠野仙蹤3D》、《異形奇花導演修復版》等與音樂相關的經典影片。



爵士歌手》開啟了有聲電影時代,有趣的是這個故事現在看起來仍未過時,愛唱歌的男孩離家出走假扮黑人登台賣唱,多年後功成名就欲返家與父母妥協,幾乎成為不同世代青春勵志電影的原型,此片在1927年推出後,拯救了搖搖欲墜的華納電影公司,我總喜歡對人家說沒有它就沒有《哈利波特》。

綠野仙蹤》是《亂世佳人》導演維多佛萊明的作品,茱蒂嘉倫感性吟唱〈Over the Rainbow〉的片刻已成影史經典,甚至成為同志族群的國歌。關於這部電影有多膾炙人口,實在無庸再行寫文推崇,相關論文真的已經夠多,連經濟學之類的隱喻指涉都來了。其實光是聽歌、看狗狗就已足矣,更何況這次還加了3D,對照因應75週年紀念而拍的《奧茲大帝》,再加上即將改編成電影版的舞台劇《Wicked》,這一系列根本是美國「國片」了。



異形奇花》相形之下則是三八出名。情節三八,音樂三八,表演也三八。但跟焦點影人約翰華特斯的三八又截然不同。亞倫孟肯與霍華艾許曼的音樂已成絕響,史蒂夫馬丁Cult到爆的變態牙醫角色也無人能複製(甚至他自己也無法),更何況這回雄影放映的是多了23分鐘長度的導演版,超好奇最後結局與上映版本有何不同。

除了年度主題「變奏國度」,雄影今年所策劃的約翰華特斯和林強兩位焦點影人,以及「幻想國度:百年音樂傳奇」、「人民力量:邊緣發聲」,加上開幕片《很久沒敬我了妳》及台片《加油!男孩》,皆與音樂息息相關,事實上此乃從今年台灣民眾對當前政府的不滿?發靈感,街頭上抗爭的人們開始唱著《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的大合唱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音樂不只是一種療癒的力量,也是一種對當前社會不滿的反撲。

我要特別推薦「幻想國度:百年音樂傳奇」這個單元。去年底因緣際會去了一趟印度以後,往昔因狂愛印度電影所造成的種種過於浪漫的錯誤期待及刻板異國風情,已然徹底醒悟。印度,就是個基礎建設極差、騙子橫行(藍領白領皆有之)、國民水平極低的國家。不過,我願意永遠愛著寶萊塢電影,看著寶萊塢歌舞作夢。人生苦短,我需要很多很多逃避式的歌舞電影,進行麻痺。



這單元我最推薦兩部片,首先當然是《漂洋過海愛上你》(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因為片名很長不好念,很多人偷懶遂以DDLJ簡稱之。此片另有英文片名The Brave Heart Will Take the Bride,意謂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娶得美嬌娘,大陸翻譯成《勇奪芳心》,後來雄影聽我的建議取了《漂洋過海愛上你》這個名字,我承認取得也不怎麼樣,因為太容易想起另一部同名好萊塢片;但假如取作《愛我就搭火車》又與剛過世的派提斯夏侯雷同,而形成一種想像干擾。

1990年代,印度開始進行實質上的改革開放,《漂洋過海愛上你》於1995年橫空出世(導演阿迪提亞喬普拉完成這部片時才23歲),時機對了,也因此具有承先啟後的時代意義。故事裡的男女主角都設定為自小在倫敦長大的第二代印人,他們受英式教育,認同西方思維,因此亟欲擺脫上一代加諸於他們身上的包袱。故事的開場是女孩向保守的父親力爭大學畢業後的自助旅行,彷彿想要逃開什麼,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無力反擊的不均等條件交換,只是接受父母指定的婚姻前為人子女的弱勢反叛。



然後,一如多數寶萊塢電影公式,春心蕩漾滿懷少女浪漫情懷的她與頑皮的大男孩意外相逢,性格、價值觀南轅北轍的兩人不打鬧不相識,兩人在瑞士湖光山色中愛意滋長。我最喜歡的兩場戲,其一是歐洲旅行結束後兩人在倫敦車站分手,女孩悵然若失走回家,沿路所見每個路人竟皆成了情郎,也許有人覺得搞笑,但我卻覺得美不勝收到了極點。女主角卡約兒的心不在焉、男主角沙魯克罕活潑耍帥卻又深情款款的真誠演出,重新定義了寶萊塢電影中的白馬王子形象,兩人之間無可取代的化學作用,就從這個片刻開始。他們日後還合作了《心動的感覺》(Kuch Kuch Hota Hai)、《有時歡笑有時淚》(Kabhi Khushi Kabhie Gham...)、《我的名字叫可汗》四部片,成為寶萊塢史上最速配的銀幕情侶。至於其二,則是尋找女孩未果的男孩,終於打聽到伊人已被父親帶回故鄉,毅然漂洋過海返鄉搶親,兩人在一片黃色花海中重逢擁抱那場戲,此情此景幾乎只能用「深烙我心」來形容。



這部歷久彌新的愛情經典從1995年上映至今已連映逾17年未歇,除了波瀾起伏的苦戀深刻感人之外,男女主角的海外印人身份所面臨傳統與現代化間的衝擊,更是微妙捕捉到時代變遷的過程,也難怪令身處90年代改革開放浪潮初期、面臨一切價值鬆動的年輕一輩印度人格外認同。此外,如詩如畫的瑞士風光加上對於大英帝國尊爵不凡的殖民情結,與後半段傳統印度景觀形成很微妙的「全球V.S.本土」對應,不僅令為數可觀的海外印人的離散鄉愁(Diaspora)有了寄託投射的對象,也影響了寶萊塢強勢製片公司「喬普拉影業」的拍片方向,日後完成一系列關於海外印人生活的電影,包括在倫敦出外景的《有時歡笑有時淚》、赴紐約出外景的《愛,沒有明天》(Kal Ho Naa Ho,此片的同名主題曲甚至出現在蔡明亮的《黑眼圈》幕後紀錄片〈沉睡在黑水中〉,據說蔡導極愛沙魯克罕)、以及前往花都出外景猶如「印度版甜蜜蜜」的《愛的路上我和你》(Hum Tum)等等,從此寶萊塢的海外市場需求量遽增,印度情懷傳播全球。



我以為《漂洋過海愛上你》在印度的賣座與地位有點類似《海角七?》,本只是野心不大的愛情小品,但是因為時間點恰好,在那樣一個除舊佈新、一切開始鬆動、眾人亟欲「反叛」的時代氛圍中,它有幸成為一則國族新經典。女主角與頑固父親之間的抗衡,隱喻著兩個世代截然不同價值觀的對決,是印度的過去與現在的角力。於是,故事的最後,當面容肅穆的父親脫口而出那句「去吧!」,我幾乎要感動落淚,那已經不是瓊瑤電影中來自父執輩的單純親情的祝福那樣簡單,而是夾帶了一整個印度從可笑的種姓、世家門第偏見中,緩慢但努力地要醒來,試著去理解、包容、而後終於放手的釋懷。片尾女主角奔跑著握住男主角的手終於上了火車那一幕,早已是印度電影百年永難忘懷的經典時刻,許多後繼者紛紛以不同形式向此致敬,《貧民百萬富翁》即是一例。題外話,我當然明白這只是一齣寶萊塢電影,真實的印度,有太多女孩跟著男孩私奔被家人尋回後雙雙虐打致死的悲劇,現實永遠比電影醜陋。



另外一部要特別推薦的印度片則是《愛的代價2002》,導演馬尼拉特南是南印度泰米爾語系電影大師,作品常以印度的政治現況或社會衝突為主題,1992年作品《印度玫瑰》啟用尚未成名的A.R.拉曼,被《時代雜誌》盛讚為影史十大配樂,兩人持續合作至今。1998年與沙魯克罕合作首部印地語作品《我心深處》,成功進軍主流寶萊塢市場。他擅長借用傳統歌舞去挑釁、嘲諷、批判、進而刺穿寶萊塢歌舞昇平之外的空無與虛幻,這回他透過一個從斯里蘭卡輾轉流離到南印度而被一對善心夫妻收養的小女孩波折重重的尋親故事,犀利而無畏地質疑了血緣、國族、社會階層和人性情感之間的可得與不可得,宛如一場柔性革命,幾場驚心動魄的壯麗場面,足見其作者手痕,令人回味良久。

台灣影迷對於馬尼拉特南應該不陌生,這幾年在台映演過的《印度玫瑰》、《我心深處》、《寶萊塢之風雲大亨》和《寶萊塢之極盜狂熱》都是他較為西方所熟知的代表作,然而全部都比不上《愛的代價》精彩,尤其此片乃拍攝於斯里蘭卡內戰後期,馬尼拉特南透過影像創作傳達普世理念,為人權發聲的一貫立場昭然若揭。

作者:Ryan

本期焦點-【v.416】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