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連翻帶滾乒乓撞
觀看《風暴》,你想見了香港影壇的風光昨日,也看見了香港影壇的風雲今日,拍好港人擅長的電影類型,觀眾自然不離不棄。
很難想像,一部警匪片與聲音如此緊密相關,香港導演袁錦麟的新作《風暴》,除了街頭槍戰的宏觀企圖外,就刻意打造了聲音工程,以響亮的音效交代了許多沒看見,卻極關鍵的轉折。
關鍵在於汽車,在於碰撞。本文標題所用的「乒乓」,指的不是球賽,而是聲音模彷,指的是天外駛來一輛汽車,高速撞上,剎那就改變了局勢,汽車是伏兵,是決志,汽車也可以是天意,《風暴》懂得善用「乒乓」巨響,就多了難以預料的戲劇色彩。
《風暴》頭一回出現「乒乓」聲響時,有點驚嚇,有點意外,然而《風暴》不以此為滿足,全片至少出現了四聲巨大「乒乓」聲,公然挑戰「事不過三」常規,畢竟多數人都會以為招式用多了,就老了,驚嚇指數就淡了,但是袁錦麟不信邪,即使用到了第四回,驚嚇指數依舊高懸不墜,隨著越來越上揚的「乒乓」聲波音量,震攝奇觀,依舊靈光。fires006.jpg
《風暴》的「乒乓」音效其實是加大了音波震幅,目的在於「強化」汽車碰撞的「後效」,頭一回是警官穩操勝券了,用槍指著你的頭,眼看大勢底定,突地「乒乓」一聲,人就不見了,車子究竟被撞得多慘?其實是後話,事前,沒有人看到那輛車子,但是超大音效讓觀眾「想見」了汽車緊踩油門的高速撞擊力量,再看到汽車被撞翻,警官被卡在撞爛的車門板中,你就已接受了「慘烈」的訊息,認可了製作團隊的敢投資,敢花錢,敢碰撞,其實,「實撞」場景並未實拍,那是後製的「聲音」充份發揮了「想像」的輔佐功能。
當然,光靠聲音來唬人是不夠的,用聲音當導火線,再配上等量的特效場面時,戲劇張力才會更突顯。
聲音此時可以扮演「以牙還牙」,「以撞還撞」,扳成平手的「正義」角色。所以,一路吃鱉的劉德華好不容易追上歹徒胡軍時,血衝腦門的他必定敢於飛身攀車,但是雙手也必定難敵飛車,這時,如何用「乒乓」來逆轉?就成為有趣的安排。
聲音此時可以扮演「重力加速度」的震撼效果。所以,一路落後的劉德華好不容易要甕中捉鱉時,當然不容歹徒落跑,撞車變成攔車的不二法門時,那一回斜坡急撞,觀眾還來不及「看見」,究竟撞擊了對方車子的那個部位,一聲巨響就先讓觀眾「相信」撞車了,接下來則是車翻了,上下逆轉,車頂朝地,像片巨大的滑雪板,快速朝斜地直滑而下,這場「滑車」視效,讓剛才的「撞車」音效,得著了更有說服力的驗証。這也同樣是《風暴》中大玩特玩的聲音魔法了。
《風暴》的場面調度確實恢復了港產警匪電影的往日榮光,從槍林彈雨、車體翻爆,再到地裂車陷的特效,砸錢砸到「看得見」,而且有層次,有規模,娛樂成績不不俗,熱鬧繁華的香港中環都能封街拍戲,同樣也讓人再度想起了1980年代,港片從《警察故事》到《省港騎兵》的昨日風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風暴》訴求的「臥底」伎倆,不再受困於《無間道》的陰影,兩種臥底,兩種心情,從捨身到護女,從契約到權宜,讓人看見了臥底之人只能做「鬼」,難見天日的真實無奈;甚至臥底與電話之間的互動好戲,不但有「通報」與「查証」的驚心動魄,亦有「談判」與「出賣」的懸疑吊心,都是很有想法,亦很夠勁力的轉折了。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