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復書簡:師生罪與罰
童年時光的一個眼神或者一聲斥責,都可能在幼小心靈中留下巨大陰影!《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是一位老師的贖罪之旅,她造的業,廿年後會開出什麼樣的果報呢?

阪本順治執導的《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音樂處理可以參照法國片《放牛班的春天》,劇情與趣味噱頭亦可以參看柯一正導演在1986年執導的台灣電影《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理由之一,《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同樣有一段老師(丁乃竺飾演)帶著同學出遊,師丈(文帥飾演)卻為了搶救河中戲水翻船的溺水同學,不幸溺斃的情節;《往復書簡》則是吉永小百合飾演的小學教師川島春偕同柴田恭兵飾演的行夫師丈,帶同學到海邊烤肉,為了救失足墜海同學反溺斃了。
理由之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描述了一批學生的成長,透過高中和大學兩場同學會,不同世代的演員把刻印在主角身上的時光印痕做出極有趣的比對照效應,讓觀眾得能不時回味最初在小學時期的模樣,進而連想出自己的成長歷程(尤其是片尾用對照法,把小學生的自我介紹剪輯到長年後的人生,不論是外型、個性或者生命發展,都有了比對趣味);《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則是吉永小百合在畢業廿年後召集全班同學,再回到昔日教室合唱那首未曾唱完的主題曲,青春在比對中,有了酸甜共一鍋的滋味。

2011年的台灣賣座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只是點到為止地採用這類同心圓的漣漪手法(同一批演員來詮釋高中、大學和就業後的情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和《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則是擴大了漣漪效應,讓知名演員得以參與演出(《我》片是胡茵夢、徐明、葛小寶等人;《往》片則是森山未來、滿島光、宮崎葵、和松田龍平等人),同時也多添了比對認人和性格命運的生命長河觀賞趣味。

《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的小說採用書信體的方式,透過小春老師找上的同學逐一去拜訪昔日同學,透過記憶與對話,繳出那一段遇見死亡的變色回憶,電影版則是由老師的逐一登門拜訪,讓同學的現況與回憶角度有了更直接的連結,小說是迂迴面對傷口,電影則是直接挑破傷口,讓只有結疤,未曾痊癒的傷口在面對當事人的告白下(不管是學生觀點或老師觀點),得到對話空間,因而找著化消嫌隙或者疙瘩的可能,也因為老師的主動串連,才有了廿年後這場同學會。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90】 2013/04/11
其他新鮮事兒

大島渚愛與情慾之外影展 八部絕世經典重映 (4/11)

飛越不可能的戰境:湯姆克魯斯 (4/11)

《限時翻供》是看生意人父親的巨石 (4/11)

《全面攻佔:倒數救援》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4/11)

《明天記得愛上我》今年以來後勁最為清爽醇厚的電影 (4/11)

《謊言的烙印》「道德」才是罪惡 (4/11)

李察羅賓斯:配樂人生 (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