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請別小看麥靠北
得不到國家的榮耀認可,更沒有任何支援火力隨時提供協助,沒有接應部隊和救援部隊,他們的犧牲只建立在一紙契約書上,更也因此顯現出他們覺悟的重量
首先先用一張圖來向麥靠北致敬。
我是不排斥麥靠北的轟炸風格,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的掛名會成為我優先觀看的基準,只要別讓大陸資金影響太多他的敘事風格和流程(大家知道我在指哪部電影),基本上他的轟炸就有如上面這張圖一樣,操控攝影機的他就好比是在操縱重機槍,真是人機合一帥勁無匹。
回到電影,我們得先聊聊現代戰爭片的改變。隨著武器的進化和國際情勢複雜化,又或者該說網路時代來臨塑造出資訊爆炸的時代,現代戰爭電影已經很難像過去難樣,大家穿著制服對著敵人狂丟土豆花生,敵我分明清楚哀號聲遍布,總是以主角觀點判斷輸贏,偶爾才會有像《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那種有點像公路電影的冒險歷程。現代的戰爭片,可以說是融合了七零年代風潮的諜戰片,以情報戰為主,並以小規模人員組織為戰鬥模型。
換句話說,就好比現在一年義務役跟以前兩年義務役的不同,較少實際操作單兵戰鬥教練曬太陽在超高芒草中假想探索敵蹤,而是以十二人至四人不等的小組進行城鎮戰訓練為主。已經很少再看到過去一戰電影或二戰電影般,動輒上百名臨演,並以國與國的明顯情勢來當作電影主軸。如今,我們看不清敵人真面目,甚至你的敵人本不該是敵人,而只是一群掛著組織名稱沒有真實身分的恐怖戰士們。
自從911恐怖攻擊事件開始,國與國間的爭鬥已被國際與恐怖組織間的攻守所取代,於是戰爭電影也悄悄做了改變,甚至,本片還不被各大電影網站歸類為戰爭片呢!一部出現大量步槍、坦克甚至是機槍,就連迫擊砲都被拿出來用做電影素材的電影,卻不被歸類為戰爭片,可見過去純種戰爭片已漸漸與現代戰爭脫鉤。
而這樣的時代變遷反而讓戰爭片漸漸成為麥靠北的征服項目,遙想當年他的作品《絕地任務》(The Rock),不就是這類片型的基本雛型嗎?沒有明確的善惡分別,只有價值觀上的衝突,甚至是一場沒有任何贏家的爭鬥。仔細想想,撇除極具科幻色彩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系列作,其實麥靠北的作品都炸得很有品味呢。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作為真實故事改編,喔不或者該說,是改編自依照真實故事所撰寫的小說,沒有欲賦新詞強說愁的勉強和很明顯的死亡預告插旗,在真實面貌和娛樂效果兼併下,也能顧及各族群間不同的價值觀,塑造出敵我難分的混亂城鎮戰場,更體現出開火與等待間的極限緊張,畢竟可沒人想誤殺穿梭在戰場周圍的平民百姓。此外電影以秘密傭兵們的視角為主,他們得不到國家的榮耀認可,更沒有任何支援火力隨時提供協助,沒有接應部隊和救援部隊,他們的犧牲只建立在一紙契約書上,更也因此顯現出他們覺悟的重量。
哎呀說太多情感面的東西就有違麥靠北影評的風格,然而只是想提醒各位,這部電影的確是麥考北實實在在的轟炸藝術新作,同時間以真實故事改編為基礎,讓他的煙火秀不再讓人感到空虛疲乏,或許很難超越當年的《絕地任務》,但足以榮登麥靠北轟炸藝術的代表作排行榜第二名了。(其實在我心中是和《絕地戰警》(Bad Boys)並列第二啦)
順帶一提電影的故事內容並非全然按照事實演出,多少為了娛樂性而有調整事件時間線,但也不改整部故事的主體初衷,尤其是最後那幾幕伊斯蘭教徒哀悼為國捐軀的美國大使,以及代表穆斯林向美國人致歉的海報標語等等,更讓人能體會中東人民們的時代眼淚。
非常好看的一部電影。
相關文章
-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捨生取義的精神 (2016/02/23)
-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四面楚歌的殘酷戰場 (2016/02/03)
-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無法退役的士兵 (2016/02/02)
- 麥可貝外的4大戰爭片最佳導演! (2016/01/28)
-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班加西慘案的真實背景 (2016/01/28)
-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看電影前記得那6名秘密士兵 (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