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導演、製片專訪


《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片中梅芳阿姨一句:「土地就是一個百寶箱。」道盡蕉農與土地的血脈相連,本期e週報特專訪本片導演聶華勳及製片張甯,帶領大家一起見證這則香蕉傳奇。

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將時空拉回50年代的南台灣,透過當時盛產的香蕉,及蕉農對抗逆境的頑強生命力,彷彿反映出一場舊時代辛酸史,是懷念的聲語、也是奮鬥的真相……

導演聶華勳從事電影行業多年,曾擔任賣座軍教喜劇《報告班長》系列三、四、五、六集的副導,他表示,《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緣於本片編劇的一齣舞台劇作品【金蕉歲月】,從中理出一條與當今社會較具共通性的故事主軸:「也就是說,寫實描繪那個農業社會,年輕人胼手胝足創業的經過,讓現代年輕人了解舊時代的人比現在的人還要快樂,也藉由電影,體現台灣人的精神價值。」透過梅芳阿姨一句:「土地就是一個百寶箱。」,將電影宗旨詮釋得淋漓盡致。

「那個美好的年代,我們要留下來的,是什麼?」聶華勳在台北長大,這回深入旗山,史料搜集做得相當用心,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考察……宛如一場身心洗禮,也就更能設身處地了解當今農業的處境。

「就像片中一場驚心動魄的風災,讓收成血本無歸,這些風災週而復始,每年突發而來威脅農民的生計,相對,農民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些貼近庶民心境的聲語,透過梅芳飾演的阿嬤一角傳達出來,意義格外重大。」

要強化這些聲語的說服力,時代氛圍的擬真,是一大關鍵,也是難題。光為重建50年代的場景,劇組便煞費苦心……為了忠於史實,各個屋景皆慎重挑選,前製便耗費可觀的時間、心力。這些辛苦是值得的,他們找到一座歷史悠久的糖廠,更有一大片堪以重現全盛榮景的蕉園。再加上美術團隊精心打造,整個旗山,也彷彿重回50年代的光景,釋發出陣陣蕉香。

此外,導演特請來真正的產銷班來支援演出眾多農民,面對一干素人演員,聶華勳導演只授與一些簡單的表演技巧,以引導出他們的本色演技:「當他們進入狀況,感動力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他們說:『導演啊!這就是我們!』,你可以想像,當種種情境觸發他們的不平,每一聲淒厲的吶喊,彷彿都壓抑於心中已久……」

其中一場將香蕉從產地收割、運送到碼頭的戲,讓聶導格外難忘,他回憶道:「那場戲動用了大量鄉親支援,幾乎旗山所有香蕉都割下來配合『演出』,呈現於銀幕上的效果相當壯觀。儘管辛苦,但無疑值得。如果能透過這部片,觸發讓觀眾去思索台灣土地的本源,目的就達到了……」

另外,擔任《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製片的張甯,表示為了挑選男主角阿天一角,試鏡過很多男星,演得也都很到位,只是,那種過於都市化、時尚的特質,似乎都比不上純正的南部小孩黃文星。金曲台語歌王黃文星沒演過電影,一開始難免生疏,張甯和導演則要他表現出最原始的自己:「你家以前是什麼情景,你就照這樣去抒發情緒……」一路拍下來,原本打算為戲減重的黃文星,倒也拍戲拍到瘦,展露可貴的敬業精神,「這不也反映出南部人刻苦耐勞的特質?」

對於籌備過程的點點滴滴,張甯亦有感而發:「雖然本片看似有著小品『體質』,卻不失反映今昔對比的宏觀『性格』,籌備兩年多,為了跟市場面有所區隔,劇本不斷改,就是為了不讓衝突流於浮泛,這些蕉農,每個身上都有扎扎實實的故事……旗山現況真的比50年代差太多了!」

有過多年製片經驗的她,表示當初旗山居民知悉劇組要來取景,一開始還滿懷質疑:「誰會來這種窮鄉僻壤拍片?」經過溝通、交流,了解電影旨意之後,他們也就放心把自己的家鄉交給劇組,也樂得盡力配合,動員來當臨時演員:「沒香蕉可以種,拍電影也好……」

這股熱情,就反映在丟雞蛋的一場抗議戲,張甯形容道:「那場戲,充分激發出他們內心的憤慨,從頭到尾沒有NG。旗山居民不但拍攝期間提供大量香蕉作為電影道具,到現在電影快上映,旗山街頭也是到處張貼電影海報,我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也希望藉電影能將他們的心聲散播到各處,這就是最好的回饋。」

挾著高雄電影節售票摘冠的餘威,製片與導演均有信心,《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將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動:「它不僅勾起上一輩的記憶,年輕人更該進戲院觀賞……現今經濟一片不景氣,這部電影正好遠從那個年代,找回一條不變的道理――只要願意打拼,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383】 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