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參見約翰藍儂
身為披頭四最重要的靈魂人物,約翰藍儂單飛、到達紐約之後的十年人生,有他具體實踐和平理想的手痕、也有他沉淪墮落過的足跡;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他洗盡鉛華、徹底回歸家庭生活的反璞歸真。作為一代巨星,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歌手之一,他的最後十年人生,絕對精彩且值得讓我們藉由《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來參見約翰藍儂一次。
伍迪艾倫曾在《午夜‧巴黎》透過劇本表達出關於自己與藝術家之間的狂想:『我有時候喜歡把自己想像成名人的密友』,這意味著我們並不會因為時代與地域的隔閡便喪失了對於藝術甚至是藝術家的愛戀與崇拜。因為與他們的作品有過心有靈犀般的交集感受,所以在見到創作者本人的時候,那一陣狂喜悸動副作用自是在所難免。《午夜‧巴黎》透過劇情設計、讓我們仿若真的見到了海明威、畢卡索、費茲傑羅以及達利,那是電影的魔法之一;而像是《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這般、真的網羅蒐集了相關影音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讓我們能夠親眼見到、感受到傳奇人物的言行、精神與意念、以及其魅力之所在,那又電影的另一種魔力了。
《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音樂紀錄片,講的是約翰藍儂在披頭四解散之後,與小野洋子一同前往紐約的十年個人記事。
和其他的紐約客一樣,都是受到他處世界排擠而住到紐約(起因於英國媒體極力抨擊小野洋子),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覺得他們自己與紐約客是同一國的,以「身為難民是極致的浪漫主義」聊以自慰,並在紐約結識了一群藝術家,甚至與一群年輕人參加了1970年代、美國史上最大學運,為了和平而唱。
那時候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二戰後美國人民享受和平及富裕,然在無止盡的越南戰爭為背景下,依舊存在的種族歧視和漸漸成形的冷戰結構、與以愛國主義為名的保守主義,是美國政府當局的傾向;然而另一邊則有南方黑人民權團體,以及開始反思、檢視美國政治與社會的學生運動逐漸發酵!這兩方勢力衝突漸漸檯面化,雖然後者看似充滿了年輕人的希望與力量,但仍不敵擁有國家機器的保守派。1972年,尼克森競選連任且贏得選舉,讓參與學運一方的約翰藍儂一度沮喪。但正如約翰藍儂所說:「漠不關心是錯的,我們應該要作對的事,就算白費力氣,那又怎樣?」
當然,約翰藍儂也因此被尼克森與FBI頭頭胡佛給盯上。1972年三月開始,約翰藍儂收到通知,說自己將會被驅逐出境。
但隨後,1974年,尼克森即因水門案而下台。
直到四年半以後,約翰藍儂才終於拿到綠卡、脫離每30天就被通知他將會被美國驅逐出境的生活。『只要是追尋自由精神的人,美國、容得下!』這是後來約翰藍儂拿到綠卡時的美國官方說詞。
身為披頭四最重要的靈魂人物,約翰藍儂單飛、到達紐約之後的十年人生,有他具體實踐和平理想的手痕、也有他沉淪墮落過的足跡;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他洗盡鉛華、徹底回歸家庭生活的反璞歸真。作為一代巨星,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歌手之一,他的最後十年人生,絕對精彩且值得讓我們藉由《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來參見約翰藍儂一次。
何況看這紀錄片還有一堆經典音樂可聽!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