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大尾鱸鰻》剝削電影


從各種角度看《大尾鱸鰻》,打著春節第一檔的喜劇與歌廳秀天王豬哥亮光環,這部電影理當成為今年最舒壓的春節電影,但故事走向、橋段、人物設定與台詞,走的卻是二十年前的回頭路,看完後只覺得缺點甚多、故事粗糙且鬆散。

二十多年以前,描寫犯罪、黑幫的嬉鬧喜劇以著低成本拍攝加上知名演員助陣下,在政治情勢鬆動下,順理成章地推出並且創造出不錯的票房〈如:《英雄無膽》、《報告典獄長》等,雖然說被歸類為低俗、沒水準的故事,但骨子裡卻是部算計精準的商業娛樂之作,配合著時代背景與貼近生活的方言俚語,反覆地玩轉這些公式,觀眾也樂此不疲,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娛樂,只要能夠紓壓,一切都比照辦理的繼續看下去。

但從各種角度看《大尾鱸鰻》,打著春節第一檔的喜劇與歌廳秀天王豬哥亮光環,這部電影理當成為今年最舒壓的春節電影,但故事走向、橋段、人物設定與台詞,走的卻是二十年前的回頭路,看完後只覺得缺點甚多、故事粗糙且鬆散,雖然努力用國台語交雜的對白引人發噱,但最後卻只有令人尷尬的”笑果”,劇中充斥著二十多年前歌廳秀的餿梗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不知道是為了喚醒老影迷的回憶,還是為了新一代觀眾來一次重溫複習,只是笑點要用的精巧,不只是冷飯熱炒,也要兼顧到故事走向。

其實可以探討一下,為何美式R級喜劇和彭浩翔的香港本土化喜劇能夠打動當地一般民眾,雖然劇中大量髒話、動作滿天飛,但導演懂得將故事處理的有趣且創意,不然容易淪為製作不夠精良、插科打諢的笑鬧劇。而演員不計形象和自然詮釋,也是一大重點。《大尾鱸鰻》走的是監製朱延平一貫的敘事結構,從父女之情、小卒變英雄到真假老大等等,一連串的故事就像一個綜合版的精選輯,每個類型觀眾都可以選擇自己想吃的菜,但當菜端上桌的時候,卻又發現整桌菜呈現一種嚴重不協調感。

雖然說朱延平不管是監製或者是親力執導的電影,都是以商業票房考量為依歸,但電影出來成果都是讓人感到原地踏步,甚至是失去電影感,將一部可以拍好的喜劇片用的如此綜藝化,感覺上無時無刻都要搞笑一下,不這麼處理就覺得少了些調味料一樣,但這調味料加下去卻又對劇情毫無幫助。而從戲裡一路打到戲外火熱的郭采潔與楊祐寧這對螢幕情侶檔,受限於故事和腳色的設定,使他們層級只能流於表面,而編導刻意要他們耍狠、說髒話只讓人覺得他們可憐加弱智。剩下客串的演員出來,也只是為了劇情需要來跑跑龍套,除了素珠阿姨出來有驚喜,那股氣勢才叫做真正的台灣草根味。

冷飯熱炒、陳年餿梗、電影抄襲和置入性行銷幾乎使得這部片停步在一般喜劇片的架構上,雖然對於這種春節檔電影不需要太做過度苛責和解讀,但對於如此糟糕的劇情和演員表現方式,讓成果看來真的不是一盤好菜,雖然衝出一時的好票房,卻也無法讓台灣喜劇電影繼續有更深一層的進步。而台語在戲劇上是可以玩的低俗有創意,但卻不是讓一些導演吸引中南部觀眾之名,行剝削之實。

作者:House 【電影天空下】

本期焦點-【v.383】 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