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演得真的很棒,但也真的得要喜歡音樂劇才行
因為我自己不是音樂劇迷,所以能想像會有不少看電影的觀眾無法調適過來,但若能夠調適一下去接受的話,《悲慘世界》真是部很棒的作品,值得細細品味,而不光是去看表面情節的,看完之後,可以沉澱一下,或許會產生不少的感觸。

有奧斯卡一堆提名的加持,加上超大的演技派卡司,《悲慘世界》當然是很受到注意。但音樂劇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文化,我免不了會好奇,台灣觀眾的接受度會不會高。台灣長大的小孩,可能都會在音樂課看過老師放的《真善美》〔Sound of Music〕或是後來不小心也會看到某一版的《歌劇魅影》〔Phatom of the Opera〕,不至於對這類邊唱邊演的形式會陌生,只是說真正有機會去看過現場,或是很愛音樂劇的人,相對於國外還是少很多。

電影和現場的其中一個差別就是導演的運鏡會帶來一些不同的感受,不過《悲慘世界》的導演手法不會花俏,多半還是靠著演員自己去把感情給演出來、唱出來。
我不太想在這裡去談《悲慘世界》這部劇的本身,因為光是音樂劇的劇評網路上就多到看不完了,很多角色的分析、背景的分析等等,都寫得很深入、有內容,值得一看。從來沒有看過《悲慘世界》的話,倒不如可以先google一下相關的資料,雖然這樣子就會知道誰最後會如何了,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影響不大,因為《悲慘世界》並不是在賣「梗」的,誰死、誰什麼時候死,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影響《悲慘世界》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看過一個版本的人也願意繼續看其他版本的原因。至於《悲慘世界》的價值是在哪?上網查查,就算看維基百科都好,它的時代、小人物的心聲、恨與救贖、執著、幻想、甚至荒謬…都可以衍伸出一大堆的探討,我就不在這裡獻醜了。

若你覺得想要試試看,那還有一點也要先考慮一下,就是音樂劇的劇本就比較是用來做音樂劇的,和電影劇本也會很不同,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會覺得很「戲劇化」,比如很哀傷地唱著唱著…唱完就死了…電影當然不會這樣,但音樂劇就可以這樣。音樂劇迷可能正在細細品味著歌曲中那死前的心情,電影迷卻楞在那兒問「啥,這…是死了嗎?就這樣死了喔?」
我想還蠻重要的一點,就是對音樂的喜好度吧,聽音樂會去聽人家唱得有沒有感情,會去看演唱著的演技是不是把那種痛或是希望之類的感覺都融入其中,去體會歌詞的意境,這些都是享受《悲慘世界》還蠻重要的特質,而不只是去聽那音樂好不好聽而已。

《悲慘世界》…沒有絕對的是非,每個人的命運不光是受環境所影響,同時也受到他們的態度所影響,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難題與矛盾,當然,也有著讓人感動的精神。我相信《悲慘世界》也從許多小地方談了當下的時代背景,只是我這人不太會去從個人的角度批判體制,我只是去看每種不同的人物在這樣的體制下如何求生存…或是放棄生存來求其他的…光是這樣,也有很多點讓我有鼻酸甚至掉眼淚的。

還有,就是片子很長,超過兩個半小時,一定要先去廁所小解一下再進場。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音樂 ★★★★★★★★★☆
演技 ★★★★★★★★★☆
片長 ★★★★★★★★★★
導演 ★★★★★★★☆☆☆
步調 ★★★★★★★☆☆☆
感動 ★★★★★★★☆☆☆
思考 ★★★★★★★★☆☆
大眾化 ★★★★★☆☆☆☆☆
商業化 ★★★★★☆☆☆☆☆
作者:火行者
【火行者的電影部落格】
本期焦點-【v.0383】 2013/02/21
其他新鮮事兒

《男生愛女身》能做自己就是幸福快樂 (2/21)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中年大叔發威 (2/21)

奧斯卡提名大贏家《林肯》 丹尼爾能否締造歷史? (2/21)

第85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完全解析 (2/21)

《西遊:降魔篇》但求現在 (2/21)

丹佐華盛頓角逐影帝 《機密真相》再創演藝巔峰 (2/21)

《尖叫旅社》您這是保護還是軟禁? (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