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臉的歲月》人人都該做自己擅長的事
原以為這會是一部嘻嘻哈哈的電影,錯了,不僅沒有嬉鬧,反而有所沉重,那份沉重會壓住心田,卻又不會難以呼吸,藉著馬戲團的幕前幕後,讓人看到四處奔走的拼裝車隊其實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描繪刻劃藝界人生的戲劇不少,以馬戲團為背景亦非首見,可是,《丑臉的歲月》(The Clown/O Palhaco)卻如蜻蜓點水般在我心湖沾了一圈漣漪,慢慢等水紋擴散出去,原來,每齣喜劇的背後往往藏著悲傷。
班傑明是一位馬戲團小丑,同時也是團內支柱,他可以在舞台上逗笑許多人,離開表演舞台卻始終沉默抑鬱,如他所說,他可以讓很多人看了他的表演哈哈大笑,可卻沒人能逗笑他,這樣的落差,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笑與不笑,竟藏有那麼大的極端。
我原以為這會是一部嘻嘻哈哈的電影,錯了,不僅沒有嬉鬧,反而有所沉重,那份沉重會壓住心田,卻又不會難以呼吸,藉著馬戲團的幕前幕後,讓人看到四處奔走的拼裝車隊其實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我們在舞台前所看見的,不一定等同他們下了舞台的喜悅,那是疲憊不堪的假面。
苦悶的馬戲團。
這是看到中段時,我腦中突然閃過的一句話。如同每個人的日子,我們都過著苦悶生活,也習慣了生活總有苦悶,去看場戲,放鬆一點、娛樂一下,人人掛上笑容離開收集苦悶的棚架,而待在繼續累積憋悶與苦楚的馬戲團總有無法承受的一天,於是決定放下離開,給自己一個藉口與目標,前進。
班傑明就是如此處境,賽爾頓梅羅確實將這個角色的台前台後呈現出來,不說話,已能將戲演完。
我以為那是整部電影最有衝突的畫面,兒子決定離開、父親繼續前行,無法多說什麼,只有默默接受與深深祝福,孩子不外出闖闖,不會知道這個世界,然而,馬戲團團長到底不是老番癲,誰做了什麼都了然於胸,只是有無需要揭穿而已。這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有的智慧。
班傑明換下丑臉的勇氣,是我深深佩服的,無論原因為何,只有一張出生證明的他竟敢遠走他方,那種離開這兒就失去一切卻仍執意前進的勇氣,多少人都沒有啊?
可以說是憧憬嗎?抑或自以為是的情感?不管怎樣,飛出去過,才曉得家裡的可愛,也才真正了解一台電扇所代表的意義其實只不過是要與不要的選擇,都能離開馬戲團出去了,還怕電扇買不下手嗎?讓我想到這正是許多人都會碰到的狀況,都已經超出太多,還怕失去什麼嗎?
我們也不過就是上演自己的丑戲、做自己的小丑罷了。
話說回來,小孩成長的過程果然不能太過保護,傻傻分不清楚哪還有未來可言?第一位鎮長的小孩就清楚詮釋了這層意義,請掌聲鼓勵鼓勵、Bravo!
作者:幕後黑手
【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