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legend in my mind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做為三部曲的最終章,它成功的連接了三部電影的精神,由上至下合為一體,成就了完美的傳奇...觀賞《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過程,對我來說像參加了一場儀式般神聖。這是我的夢,我的信仰,我的日與夜。

本文含有完整劇情透露,正式觀影前請勿瀏覽此文。

「黎明前的夜晚最為黑暗,但我保證,黎明一定會到來。」當高譚市陷入黑暗時期,在眾聲喧鬧的記者會上,急欲為心中正義辯護的哈維‧丹特,是這樣說的。

是的,在最黑暗的黑夜之後,黎明昇起了。黎明昇起,隨著白騎士的悲劇墮落,隨著黑騎士的自我放逐……一切看來是多麼完美,長年被黑夜籠罩的高譚市,終於得已享受陽光普照的和平時期……但是,那道架構在謊言與黑幕之下的黎明曙光,真的有辦法驅除高譚市的黑暗嗎?

四年前,我坐在市區的小電影院裡,像是一般放暑假的國小生一樣,帶著消遣的心情,觀賞暑假的強檔電影:《黑暗騎士》。

那部電影,從此改變了我的生命。

記得當蝙蝠俠背對鏡頭離去,伴隨著那悲劇性的故事發展,強烈的情緒衝擊了我的心智,從此將我帶向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從那天以後,我成為了一個對電影癡狂的學生。國小畢業後的三年國中生涯,我對電影的熱情從《黑暗騎士》出發,慢慢延伸,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年180部電影,像是上了癮一般無可救藥的沉浸在電影的美好之中。

我常跟別人說,《黑暗騎士》對我而言不再是電影,它是我的夢,我的信仰,我的日與夜。

所以,《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就是一場我等了四年的夢。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做為三部曲的最終章,它成功的連接了三部電影的精神,由上至下合為一體,成就了完美的傳奇。無可否認,《黑暗騎士》是一部經典傑作,但反派的個人魅力太強,讓電影本身對主角的塑造受到衝擊,電影本身選用的風格,《黑暗騎士》也一改《蝙蝠俠:開戰時刻》的暗黑瑰麗,而變成一種類似犯罪電影的寫實形式。在這裡,《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選擇合兩者為一,於是,我們依然可以看見抽離漫畫氣息的高譚街景,卻也可以欣賞重建後的韋恩宅第與蝙蝠洞。除此之外,《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故事情節除了從第一集留下的伏筆做往下延伸,也不斷藉由續集製造出來的心靈傷痕,繼續刺向布魯斯韋恩疤痕累累的心智。

這集的布魯斯韋恩,最大的挑戰是要重披戰袍,回來拯救他所熱愛的城市。碰到了意志堅定如地獄業火的班恩,蝙蝠俠的戰力與心智都受到極大的挑戰。在再生池的挑戰裡,蝙蝠俠認知到,若他需要擁有與班恩同樣的意志力,他必須要做的,是擁抱他摒棄已久的恐懼。無懼之人,在非生即死的背水一戰下,必須接受恐懼的力量,才有機會重返戰局。除此之外,蝙蝠俠重現江湖時隔八年,他的心智與體力都大不如前,疲憊與無力深刻的刻在臉上,擁抱一切的自我犧牲,讓他成為了真正的「英雄」,也讓以往我們對「超級英雄」這個詞的定義形同兒戲。

相較之下,班恩的角色性質非常穩定,他有完整的故事設定,他有支撐他瘋狂理念的背後因素,他的「狂」呼應了小丑的「瘋」,成為了高譚市更高層次的罪犯,將犯罪的層次拉高到革命般的大規模破壞中。班恩在擁有個人魅力的前提下,又有足夠的舞台能發揮。開場的劫機展現了他對計畫的運籌帷幄,殘酷的冷靜與執行力成功展示於觀眾眼前、中段與蝙蝠俠在下水道的對決則展現了他過人的戰意與意志上的堅不可催、後段在監獄前的演說則表現了他迷人的王者氣息,光是對白與眼神就足以讓他的魅力穿透出銀幕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班恩雖然氣燄狂傲不可忽視,但是在故事的角度上卻始終沒有反客為主,仍然不偏不倚的精準扮演陪襯主角的反派角色。

除了班恩之外,本集最有魅力的新角色當屬貓女。安海瑟薇完美的詮釋出新版貓女形象,除了讓人分心的豔麗外,貓女多變的求生本能也讓人驚嘆。在酒館中的談判時,開頭的沉著冷靜轉變至破局時的利落殺意,再至偽裝出來的柔弱驚慌,層層的變化讓貓女這個角色更具危險迷人的魅惑能力。穿著緊身衣的模樣與蝙蝠俠火花四射的亦敵亦友,更完整呈現了我心中的貓女形象。

三主角之後,配角群們更在電影中大放異彩。管家阿福的角色能量這次釋放得驚人,聽聞布魯斯希望重出高譚市之後,他沉痛的自白讓人深刻體會老管家面對自己無法將主人從無盡的黑暗拉出的事實時,那種不捨與無力的悲痛,結尾時無助的傾述更是讓人不禁眼眶泛紅。除了阿福,盧修福克斯再度成為韋恩的良師益友,在後段的高譚市暴動中更成為韋恩企業的一大支柱。

警察部份,蓋瑞歐德曼演出的高登局長在本片中依然衝鋒陷陣,即使高譚市已經進入光明時期,他仍然不斷戒備,除了他對蝙蝠俠的愧疚外,更大原因想必是他自身對謊言製造出來的黎明並不信認。《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高登局長再次成為黑騎士最有力的警局搭檔,開頭結尾,高登局長也見證了一道新的曙光產生。

除了高登局長外,喬瑟夫高登李維演出的布雷克警官無疑是警界中最搶眼的角色。正直熱血的他為高譚市警界灌注一股熱力,一場在韋恩宅第中的對談更讓人動容,「我也學到了那種笑容」無疑是與蝙蝠俠英雄氣息的一種對照,也讓結尾那呼之欲出的傳承變得更具說服力。

至於瑪莉詠柯蒂亞演出的米蘭達,她在結尾的轉折讓我深思。起先,我懷疑電影本身是否在某種意義上對商業元素做了屈就,用轉折的能量製造更高的戲劇元素?但,我最後的想法是,米蘭達的角色意義不在於製造出一個更兇險的反派,而是要將班恩的角色意義往上拉抬。沒有了米蘭達,班恩只是班恩,一個殘暴且陽剛的革命者。但米蘭達的意義,讓班恩變成了一個為守護而生,為愛而活的「影武者」,他做的一切,只為了讓這份意志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米蘭達,讓班恩這個角色更加完整。

談了這麼多關於角色的想法,再來讓我分享幾個有憾動到我的劇情段落。

其一,是蝙蝠俠重出江湖時,一明一暗的燈光效果,讓老警察興奮說出:「小子,今晚有好戲可看了。」不管市民在表面上多麼倦怠的活在和平的假象之中,仍然有人相信著蝙蝠俠的傳奇;不管有多少市民被謊言所矇騙,仍然有人只相信他們曾見過的黑騎士身影。於是,當蝙蝠機車再度出現,這對我而言,也夠了。

第二,是韋恩在再生池的往上攀爬。這邊不用多說,絕對要歸功於偉大的電影配樂家漢斯‧季默,全片對Rise的隱喻不斷,但在這邊卻得到了最具象的呈現。牢犯們的呼喊,像是鎚子一下又一下的奮力敲打,韋恩意志堅定的往上攀爬,讓角色的形象與能量都得到昇華。在我看著這幕時,甚至感覺一股強風從銀幕上往我吹來,一種偉大的衝力藉由聲音與影像的表達往我襲來,像是讓我不得不跪下受著它的力。在這部電影中,對我而言,這絕對是最具衝擊力的一幕。

最後,是蝙蝠俠自我犧牲般的飛行。在爆破與高譚市民的呼喊中,我以為韋恩是耶穌,把自己釘上了為世人受苦的十字架上,但當結局終於呈現,我才知道,那場爆破,是韋恩讓自己走下了十字架,他把蝙蝠俠所代表的正義與希望留給了高譚市,讓自己能夠從容的離開,回歸布魯斯韋恩的生活。對我來說,不管有多少人不喜歡這樣的結局,他都是我見過意象最飽滿而完美的傳奇終章。

電影始終有結束的時候,我的夢卻沒有。

觀賞《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過程,對我來說像參加了一場儀式般神聖。

這是我的夢,我的信仰,我的日與夜。

作者:橘貓 【橘貓‧夜空】

本期焦點-【v.355】 20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