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與亞歷山大》大師的魔幻童年
片長3小時的《芬妮與亞歷山大》,頭半小時情緒平淡,後兩個半小時瘋狂搬演莎翁戲劇、鬼片、通俗劇、時代劇....看地我大呼過癮也大感吃不消(肯定漏看很多細節),日後有機會該要再重溫一次電影,相信在熟悉情節的情況下看片,會獲得更多新的想法也更能體會導演的用心。


今年台北電影節選放多部柏格曼導演作品,包括導演的最後一部劇情長片《芬妮與亞歷山大》,有別於《處女之泉》或《野草莓》的隱晦,我覺得《芬妮與亞歷山大》反而較易於觀賞,我是說:「它很通俗、很有戲劇性。」(柏格曼導演曾在訪談中說:「《芬妮與亞歷山大》是一部關於很壞的惡人和很好的好人的肥皂劇。」)
故事敘述1907年的聖誕夜,Ekdahl家族齊聚一堂,笑聲遍傳大宅每個角落。然而歡笑過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死亡、改嫁、家暴、逃亡.....等挫敗,透過影片主角亞歷山大眼睛,領著觀眾一同回看那個壓抑、灰色卻又滿載奇幻景象的童年時光...。
我無意(也無能)去細細拆解《芬妮與亞歷山大》,只想大略提出幾點粗淺想法與大家分享。

《芬妮與亞歷山大》尾聲,當我看見亞歷山大的繼父亡魂突然出現在他身畔說:「別以為我會放過你。」,我內心小小尖叫了一下,生命可以被剝奪,但心底的愧咎與罪惡感卻不會隨死亡而消失(亞歷山大曾經詛咒繼父早死)。
死亡從來不是結束,而是丟下一個個回憶包袱給還活著的親人;隨著年紀越增長,人們身上的包袱只會越來越沉重,一如影片開場的聖誕餐會,老夫人便滿臉愁苦地跟好友感嘆起青春不再,並回憶起她和亡夫的快樂往事!
其二,「緊握手心,你什麼都沒有,放開手心,你擁有全世界。」李安導演《臥虎藏龍》的台詞,其實也適於描述《芬妮與亞歷山大》的劇情。
《芬妮與亞歷山大》片中有兩個不同家族,一個是亞歷山大生父的Ekdahl家族,一個是亞歷山大繼父一家人,這兩個家庭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Ekdahl家族開朗大方又具包容性(就連愛情都可以三人行!!),人生在世短短十數年,計較太多又有何用;相反地,亞歷山大的繼父對家人有著強大控制慾,他把身邊的人緊緊牢抓在手中,卻不知道親人間原有的信任與情份老早自指縫間流失。
唉,欲將他人囚於牢籠中,反會將自己囚禁於內;亞歷山大的繼父如此、對繼父心懷恨意的亞歷山大亦是如此。《芬妮與亞歷山大》藉兩個死亡,說著放手(寬恕)的重要,手放開了,心才會開啊。

(看完柏格曼導演的訪談紀錄片《柏格曼三重奏》後,導演證實了我的猜想,亞歷山大即是他的化身,而他和繼父的對話或是影片一開場亞歷山大躲在祖母家的桌子底下,廳堂的雕像忽然動了起來,接著是鐮刀拖過地板的聲響,抬頭一望,竟看見死神的身影.....。導演說這些段落和畫面都是他的親身經歷。)
其四,《芬妮與亞歷山大》劇中有一幕戲讓我印象深刻,亞歷山大生父過世時,他和妹妹在深夜聽見母親「誇張/聲嘶力竭」的痛哭聲;當時覺得母親過於誇大的哭泣聲,反令其哀傷顯得很不真實與造做;事後回想,倒覺得這個安排挺有意思。孩子面對悲痛(童年陰影),容易不自覺地將情緒給放大(尤其亞歷山大還是個愛做夢的男孩);我們可以說母親真在夜深人靜時放聲痛哭著丈夫離世;也可解釋為亞歷山大難捨父親,才對母親的哭聲如此印象深刻(渲染);或者,導演刻意讓演員以劇場方式(誇大)演出,藉此模糊戲劇與現實的分野,一如亞歷山大的母親責備他:「我們不是在演《哈姆雷特》!」般,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道理給落實在影片主角經歷中。
(《柏格曼三重奏》一片真是解開我好多疑惑,原來柏格曼導演不但拍過電視、電影、曾任瑞典皇家劇院的經理,而且是經驗豐富的劇場導演,執導過超過百部舞台劇;柏格曼導演對劇場很有愛!早在40、50年前擔任皇家劇院經理時,便建議開放劇院彩排給觀眾進場,藉此增進國民的文化素養;莫怪我在觀賞柏格曼導演作品時,一直覺得他的畫面構圖和擺設很有劇場風格,原來有過這麼一段經歷啊!)
其五,多年前觀賞柏格曼導演的《哭泣與耳語》時,頗欣賞導演對色彩的運用。(《哭泣與耳語》和《假面》是導演自認人生中最高藝術成就的表現!)
此次的《芬妮與亞歷山大》,導演再次用顏色來表現他對不同角色的觀感,一如亞歷山大的繼父一家人全都身著黑衣,象徵守舊傳統,也象徵他們是屬於負面(邪惡)的一方;相反地,亞歷山大生父一家人則以白衣為主,代表自由與開放;亞歷山大從繼父家逃出,暫居奶奶友人家中時,友人家居顏色則偏向紅色系,代表熱情也代表潛藏的不安與躁動。

片長3小時的《芬妮與亞歷山大》,頭半小時情緒平淡,後兩個半小時瘋狂搬演莎翁戲劇、鬼片、通俗劇、時代劇....看地我大呼過癮也大感吃不消(肯定漏看很多細節),日後有機會該要再重溫一次電影,相信在熟悉情節的情況下看片,會獲得更多新的想法也更能體會導演的用心。
錯過《芬妮與亞歷山大》的朋友免擔心,原子映像計畫出一套柏格曼導演精選DVD(收錄8部導演經典之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上網搜尋一下喔。我也有興趣收藏一套,可是我好窮啊。不過看完導演訪談紀錄片《柏格曼三重奏》後,我決定再窮也要去買一套來收藏!
我想每個厲害的導演都是會講故事的人吧,觀賞《柏格曼三重奏》讓我打心底喜歡上這個講話溫柔但誠懇又懂著自嘲與自誇的長者。若各位喜歡柏格曼導演的作品,那麼有機會也去找《柏格曼三重奏》來瞧瞧,收穫豐富啊。
作者:hatsocks
【香功堂-3618!!】
本期焦點-【v.0354】 2012/07/26
其他新鮮事兒

黑暗騎士:黎明與暴民 (7/26)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諾蘭三部曲」最終章 (7/26)

《馬達加斯加3:歐洲大圍捕》沒想到動作武打這麼精采 (7/26)

《馬達加斯加3:歐洲大圍捕》自由才是家 (7/26)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電影界也需要蝙蝠俠 (7/26)

壓抑的愛最深刻─《為你流的淚》v.s《雙面誘惑》 (7/26)

《車手》正不勝邪? (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