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愛情最大公約數
《愛》討論的這幾段感情,交織出大部分人們的愛情最大公約數:從試探開始,到熱力擁抱後趨於冷靜淡定。種種路徑、小巷,或是無法駛出的迷宮,都在這部片切闢出另一條道路。
愛,是個無法閃躲的人生大哉問,無法理解的化學反應,無法一帆風順地抵達終點。狂喜暴怒、焦躁無解,全都得縮在分分秒秒的清醒意識中。既然沒有標準公式範本解答,那麼,如此重要的「愛」,又會以什麼樣的模樣陪我們走完一生呢?
由鈕承澤導演的國片《愛》,主題一如片名,既然選擇了這麼大的題目發揮,若你是導演,你會怎麼做?深入講述一段感情開花結果?只談一種關係組合似乎太單薄,於是《愛》擴大格局,舉凡單戀、三角戀、老少戀及冤家變親家那種好萊塢老梗路線全包進來,配上3位編劇對愛情的樂觀想像,使得《愛》雖為大堆頭式的明星導向電影,卻不失愛情裡各種包羅萬象的豐厚寫實。
愛情這宇宙裡總有人不相信愛,認定愛是虛幻的,不去擁有就不用擔心失去。有人被傷害太深,寧願對愛情只投廢票,不信任成為愛情的護身符,給足自己遠離愛情或是遊戲人間的絕佳藉口。馬克(趙又廷飾)被設定為缺乏父親陪伴下長大的孤獨多金男,遇上了北京賣房的小葉(趙薇飾),兩人從第一次相遇就「針鋒相對」,觀眾知道這組「冤家」在最終一定成「親家」,中間橋段還設計小葉的小孩也沒見過生父,使得馬克內心那片溫柔田種下了父愛種子,讓這段感情開花結果。
大部分的愛情電影裡免不了的三角習題,陳意涵飾演的宜珈一角,因為對姊妹淘小霓(郭采潔飾)的男友阿凱(彭于晏飾)心生憐憫之意,總覺得阿凱這麼用心愛小霓,但小霓總是對他頤指氣使。結果阿凱和宜珈不小心擦槍走火,使得宜珈意外懷孕。或許觀眾會責備宜珈怎可「奪人所愛」,阿凱更揹上「負心漢」臭名,但你輕易地發現,阿凱就像大部分的男孩一樣,對激情毫無抵抗力,愛情是優柔寡斷,濫好人一位,不費吹灰之力就傷害很多人,而且,都還是無心之錯,身為觀眾的我們,實在很難對阿凱這樣的角色窮追猛打。
那,宜珈錯了嗎?她疼惜阿凱,更因為她一直處於隱形角色,在自行車隊裡負責為主將擋風,在她與好友小霓之間也處於弱勢,她永遠不是焦點,永遠是別人生命裡的配角。而配角情緒壓抑久了,哪天徹底反擊,著實也讓人難料。小霓從小嬌縱,別人總得順著她,但再倔強高傲的人,也渴望愛,也難寬心接受愛情信任感被瓦解,特別是連最親密的友情也全數陪葬時。
小霓父親陸平(鈕承澤飾)包養名媛柔伊(舒淇飾),外人看他們光鮮亮麗,可是柔伊受不了長期活在男人的金錢關愛下,與乏善可陳的跑趴生活,她想自力更生,此時,遇到了宜珈的哥哥小寬(阮經天飾),這段關係彷彿就是《新娘百分百》的翻版,小人物與大明星的相戀故事。
人人都想尋找腳踏實地的愛情,但在現實生活逼困時,人們的理想愛情都急速墜谷。柔伊世故地分析男女關係與金錢價值,她既不反對自己過慣了這種好生活,也不偽善地蔑視自己曾經享受的富貴浮雲。柔伊幾段對話都顯示出編導對於愛情多變、無奈、疑猜的成熟感 。
而《愛》討論的這幾段感情,交織出大部分人們的愛情最大公約數:從試探開始,到熱力擁抱後趨於冷靜淡定。種種路徑、小巷,或是無法駛出的迷宮,都在這部片切闢出另一條道路。那條選擇理性思維的包容,純粹為了更大格局的愛,而選擇異常浪漫的包容態度,《愛》各條線整理出來的結局並非癡人說夢,而是我們太久不想試著相信夢,因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