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奇觀
李安導演又推出最新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印刻雜誌邀我寫了一篇評論,我繳出的作品名為「忠誠與超越_《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從小說到電影」,全文主要分成「敘事」、「奇觀」和「電影」三個段落,今天先選刊其中的「奇觀」一章,日後雜誌出刊,再補刊全文。

當我們產生夢幻世界的美麗幻象時,每個人都發現自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尼采.悲劇的藝術(Geburt der Tragodie)
提起3D電影,很難不提美國導演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從《鐵達尼號》到《阿凡達》,柯麥隆都在致力打造全新的觀影經驗,畢竟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想像力的飛翔,銀幕上呈現的「奇觀」就是帶領觀眾起飛的雙翼。

說來容易,少了視覺奇觀,3D就少了魅力,所以柯麥隆在《鐵達尼號》中選用了「垂直」俯視角度,重現鐵達尼號的沈沒奇觀;同樣地,《阿凡達》一方面運用了精細的美術雕工,在「水平」視線中創造了高度夢幻的原生世界(例如懸浮巨石及天梯冒險等場景),另一方面則利用了「垂直」落差,實踐了平面電影難以感受的「垂直」奇觀,從「飛龍」到「靈鳥」,無不是試圖帶領電影院裡的觀眾享受「雲霄飛車」似的飛行經驗。因為3D,我們才得能飛行;因為3D,我們才得以進入阿凡達的原民部落。

不過,仰角視野只是牛刀小試,李安完全同意唯有先吸引觀眾入戲,3D特效才有悠遊空間,《鐵達尼號》的震撼從船撞冰山開始,《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亦是從船難展開,差別在於此時的李安,選擇從「水平」世界中,讓3D震撼有了更多的能性。
1895年電影誕生的第一個晚上,觀眾看見火車迎面駛來,嚇得不禁閃躲的觀影實況,其實可以算是最早的3D經驗,因為錯覺,迎面撲來的勁力物件,讓人油生自動閃避的「本能」反應。錯覺成為電影世界最神秘的武器,絕大多數的電影都在開發「錯覺」的延展性與可能性。

Pi從自保到共生的調適歷程,理查帕克從掠食者逐步遭馴伏的過程,都創造了「親密」的入戲效應,觀眾不再意識到眼睛上的那副3D眼鏡,卻能清楚感受到Pi的困境與焦慮,從意識到潛意識,《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3D技術悄悄完成了進化工程。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72】 2012/11/29
其他新鮮事兒

《人生80才開始》沉重控訴史實 (11/29)

演技派型男可愛獻聲:休傑克曼 (11/29)

《亞果出任務》更接近班艾佛列克一步 (11/29)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信仰,一種選擇 (11/29)

2012之後 盤點明年的動畫世界 (11/29)

嚐過還想再嚐 專訪《甜‧祕密》導演許肇任 (11/29)

征服恐怖大本營技驚各界:珍妮佛勞倫斯 (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