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小說完勝。
張嘉佳就像《六弄咖啡館》的藤井樹,未能把小說中賦予「六弄」的意義呈現在大螢幕上,自然無法與觀眾拉近距離,並且了解到他的故事。最重要的,是看完了整部電影,觀眾可能還是對擺渡人毫無頭緒。
改編自張嘉佳的原創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原作者張嘉佳執導和編劇,王家衛監製,梁朝偉、金城武、Angelababy、張榕容、杜鵑、熊黛林主演──《擺渡人》。
---------以下有雷慎入---------
劇情簡介: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這座城市的傳奇就是「擺渡人」,據說,他們能消除世間痛苦。酒吧老闆陳末和合夥人管春(金城武 飾演),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但其實是「金牌擺渡人」,空手接白刃、人肉千斤頂,只要你「預約」,就「無所不能」。
鄰居女孩小玉(楊穎 飾演)為了偶像馬力(陳奕迅 飾演),預約了他們的服務,但在幫助小玉挑戰整個城市的過程中,陳末和管春也逐漸發現了自己躲不過的問題。從歡天喜地的生活,到驚天動地的瘋狂,擺渡人最輝煌的篇章,從這裡開始。
扮演陳末的梁朝偉解釋「擺渡人」的含義:「擺渡人可以解釋為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不管你是失業或者失戀。 所有失意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落水者』,擺渡人的工作就是儘量幫助這些落水者縮短失意的過程。 」
我很喜歡張嘉佳的這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它陪著我度過整年的苦悶當兵日子,裡頭的故事很多,有的長、有的短,有的毫無關係、有的卻是相互牽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末等生》、《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以及《擺渡人》。於是當張嘉佳宣布將把《擺渡人》的故事拍成電影時,我整個人興奮莫名,很想知道那位能為愛把命拚的東北女孩小玉,以及畫家馬力間的酸澀苦戀搬上大螢幕會是怎樣子的,過去有不少作家跨行當起了導演,執導起了自己的作品,因為沒人比自己更明白該怎樣呈現自己筆下的故事,但張嘉佳的出現,證明了有些事情真的不要勉強比較好。
最原本的《擺渡人》故事要角其實只有小玉、馬力以及江潔,短短十頁道盡了一切酸甜苦辣,簡單卻令人著迷不已,而電影版的《擺渡人》則將其它篇故事的角色拉了進來,如《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中的管春與毛毛,並把分別屬於他們的故事放進了電影裡,或許張嘉佳認為這樣做能豐富整部電影,畢竟原先短短十頁的文字要想拍成長篇劇情電影是有點難度,既然如此何不乾脆就讓其他各自為政的角色們相聚?
我想張嘉佳原先想法可能真是如此,只是他沒有預想到的是,將眾多角色參雜在一塊,他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好調度?至少在我眼裡看來,他並沒有做好導演的工作,角色繁多的缺點就是「難以完整交代所有角色過去與現在還有未來」,把每個人的故事東拼西湊硬是成了全新的《擺渡人》,結果就是不斷的阻斷觀眾的情緒與感情投射,我還認為倒不如終於原本,採用單篇故事(如《再見,在也不見》)那樣呈現電影。
而雖然故事「本來的」主角就是小玉與馬力,因此電影花費較多篇幅在他倆身上並不意外,但我還是必須再說一次,我喜歡管春與毛毛遠大於他們,記得他們分開幾年後,毛毛買下管春的酒吧,久別重逢後哭著對對方說:「我不會做生意,你可不可以娶我?」,然後管春緩慢而堅定的點頭,然後哭了「毛毛,你是不是過得很辛苦?我可不可以娶妳?」,我也跟著哭了。我想看見的是《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裡面的愛情,而非張嘉佳重新撰寫的既不現實也不感人的,關於一個暴走族與餅王之女的浮誇情事。
「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
這是擺渡人酒吧賦予喝酒這項動作背後的意義,每個人之所以會想買醉,不外乎失戀或者失業,或者是單純想喝酒。但不管什麼原因,每杯黃湯下肚總有些感觸與體悟,老闆陳末的工作,就是當個擺渡人,替站在岸邊渡不過去、找不到方向渡河、甚至沒力氣渡完全程的人,協助他們去到對岸。小玉之於馬力、何木子之於陳末、毛毛之於管春,或者兩者交換,人們都是彼此的擺渡人,也都是需要被擺渡的對象,即使自己可能知道,自己並不是對方急欲在對岸尋找的人,而單純只是個擺渡人。
張嘉佳在電影版中替擺渡人的著墨遠不及小說的一半,許多更令人能感同身受的,只有在小說才有,電影只拍出了表面而已,就算張嘉佳有把形拍出來,在根本上卻是鬆散紊亂的。在小說中的馬力是個畫家,他與江潔本就是夫妻,後來卻離了婚,而在電影版中卻是求婚未成、彼此分開,為愛甘心付出所有的小玉,與江潔開始玩起了酒吧高爾夫,最後小玉贏了,而江潔早在第八家就不行了,不肯輸的她哭的傷心欲絕,姦夫跑了、馬力則跑過去抱著她哭,接著送她回家。小玉沒有說什麼,僅是淡淡地喝了一杯酒,說了句「靠,累了。」說不上為什麼,我替小玉感到不值。
我特愛張嘉佳在《擺渡人》所寫的:「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願做個逗號,待在你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這是這篇的靈魂字句,不過張嘉佳卻沒能好好在電影版發揮,這就像《六弄咖啡館》的藤井樹,未能把小說中賦予「六弄」的意義呈現在大螢幕上,自然無法與觀眾拉近距離,並且了解到他的故事一樣。之所以會一直談到小說,是因為我真心覺得小說比電影好看許多,電影過多不必要的鏡頭畫面,多餘的慢動作播放令人疲乏,最重要的,是看完了整部電影,觀眾可能還是對擺渡人毫無頭緒。
「原來兩個人肩並肩坐在一起,也會走散。」
「十年太長了,很多事都會改變,而一輩子太短,有可能連一件事都做不完。」
《擺渡人》以十年為一個跨度,或許是為了配合陳奕迅的《十年》這首歌吧,我能理解之所以時間拉這樣長,是張嘉佳想要讓觀眾感受到眾角色多年間的變化,只是誠如我上面說的,過於零散而破碎的剪接,很難讓觀眾去產生共鳴,較為完整的小玉與馬力就算了,但毛毛與管春,以及何木子與陳末間的十年(後者可能沒有),卻未能好好說完,實在有點可惜,我寧願張嘉佳放掉一對,就單純以兩對四個人去拍攝這個故事,而不是硬塞進去卻搞得自己手忙腳亂。
不過整部電影最大問題點(我個人認為),並不是電影版與小說版的落差,而是本片實在太像綜藝片了。使用大量的音樂去串接,完全破壞電影本該會有的美感,加上刻意編排的搞笑誇張動作,更是讓我覺得彷彿在看什麼綜藝節目,其中最令我困惑的(同時也驚喜的),是本片出現許多膾炙人口(可能僅限台灣人)的歌曲,如袁小迪的《重出江湖》等,也有香港人最愛的Beyond《情人》,主要演員也幾乎已港台影星居多,難怪不少人會認為本片台綜感十足,但為什麼要這樣做?
不太推薦《擺渡人》電影給各位,如果真的要看,建議還是去看小說版就好,除非你想看梁朝偉與金城武搞笑。
相關文章
- 《擺渡人》為毛失戀的酒攏袂醉? (2017/01/24)
- 《擺渡人》喜劇包裝愛情哲理 (2017/01/17)
- 《擺渡人》愛之彼岸 (2017/01/10)
- 《擺渡人》:我只是不想輸。 (2017/01/04)
- 《擺渡人》苦海無涯,多喝兩杯 (2016/12/30)
- 《擺渡人》:愛情釀的酒 (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