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科幻」小說電影的崛起
有魔法傳說神鬼的,大致上屬於奇幻;有槍砲船艦未來的,大致上是科幻。它們的共通點是:都很絢麗,都很需要特效,而且冒險越大越好。
好萊塢乃至於全世界的商業電影都在鬧劇本荒,這個宿疾已經很多年了,而「改編電影」便成為這個時代題材的大宗。尤其在耗資最鉅的暑期檔,除了最紅的超級英雄漫畫,同樣有廣大粉絲的「大眾小說」就成了(深怕虧錢的)片商取經的重要來源。這其中,又可以分成「奇幻」和「科幻」兩個類型:有魔法傳說神鬼的,大致上屬於奇幻;有槍砲船艦未來的,大致上是科幻。它們的共通點是:都很絢麗,都很需要特效,而且冒險越大越好。
在奇幻小說改編的行列,同樣開啟於2001年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哈利波特:阿玆卡班的逃犯》、《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和《魔戒》(《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可謂最成功的兩個案例。前者拍了八部貫串十一年,後者拍了五部而且至今還在走,它們都創建了一個完整且自有幅員、邏輯、風景的時空,多年下來甚至成為我們這一代觀眾的大銀幕鄉愁了。
它們也都養成一批習慣性的觀影族群,光我自己的經驗:兩年前在戲院看《哈比人:意外旅程》的時候,片頭熟悉的主題配樂一奏起,那心中的懷舊感動真的無可言喻。它們甚至都各自影響了跟風的其他改編作品,譬如《波西傑克森》(《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和《納尼亞傳奇》(《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納尼亞傳奇:黎明行者號》),都是即使不特別叫好叫座,依然一集一集拍了下去。
而在科幻小說這一塊,情勢又不太相同。由於最大的鎂光燈焦點已經被漫畫英雄們佔走了,除此之外《星際大戰》(《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和《星際爭霸戰》兩個原創系列更是始終當紅,這讓科幻小說的改編很少真正大熱起來。最近幾年,除了《猩球崛起》系列捲土重來之外,最耀眼的當屬《飢餓遊戲》(《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飢餓遊戲3:自由幻夢》、);今年稍早的《戰爭遊戲》也有開啟系列的企圖(但前途未知),然後就是《分歧者》了。
若就質感而言,《分歧者》也的確最接近《飢餓遊戲》:兩者都設定在一個幻想時空,那當中的科技和市容等等不同於現實,因此有許多特效發揮的空間,但它們的主體都是在人,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及體制/團體的摩擦;它們的動作戲也都以武術為主,不是魔法或船艦的大場面戰鬥;再加上兩者對愛情主題的著墨,讓故事本身可以放篇幅給主演的青少年少女演員們(並塑造明星、吸引年輕觀眾)。
這一類「輕科幻」的小說電影,拍起來成本收放的空間也大:《分歧者》的八千萬美金預算大約等於《飢餓遊戲》第一集,而後者因為大成功,續集的預算便暴增到一億三千多萬——總之科幻只是背景,不必是故事或視覺呈現上的主體。既能吸引大場面的愛好者,又能吸引對「人」的故事感興趣的觀眾,從這種種因素,就不難理解為何獅子門(LIONSGATE)會在《飢餓遊戲》之後對《分歧者》寄予厚望了。
作者:張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