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鱸鰻》電影的沉淪
對於《大尾鱸鰻》整部電影,我寧願看豬哥亮用脖子掛著麥克風,主持兩個小時歌廳秀,也好過坐在座位上看兩個小時猴戲不如的垃圾。

記得從前在研究所的時候,攻讀表演藝術行銷常常會聽到一種爭論,一方談文化創意一定要能創造產值,否則就不能夠成為一種「產業」,另一方則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文化是不能夠被數字衡量的,因為文化的重量並不在產值,而在其中的質量。當時還是小研究生的我,滿腦子想著賺錢,對於賺不了錢的”藝術”,我滿肚子的瞧不起。殊不知,看了這幾年電影,就在看完《大尾鱸鰻》後,我體會到了在資本主義底下的文化所代表的重傷。

文化不是這樣玩的
舉個例子吧。現在打開電視轉遍一百八十台,有哪些節目可以跟十幾年前的經典綜藝或戲劇媲美?難得出現了一部”我可能不會愛你”就被觀眾捧上了天,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現在要看好戲這麼難?反而是隨便哪個時間開電視,長壽鄉土劇、不知所云的談話節目和公主王子的幼稚偶像劇卻比比皆是?我不敢斷定,但這和向資本主義靠攏的文化事業脫不了干係。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吧,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是宗旨,觀眾愛看就多拍,反正搶的是收視率,有沒有內容反而不是重點。當製作方忘記自己掌控的是社會文化大旗,放下賺不了錢的社會責任時,做出來的節目就越來越沒有質感,只要有錢賺,甚麼東西都好,做了就對了。

這部片?哀......
我已經無心再來討論劇情內容或是演員表現了。對於整部電影,我寧願看豬哥亮用脖子掛著麥克風,主持兩個小時歌廳秀,也好過坐在座位上看兩個小時猴戲不如的垃圾。拿現實生活父女不合的情況當作噱頭、把老藝人和本土藝人拉出來曝光當作招牌、在地語言用得震天價響當作有趣、耍嘴皮子當作笑點……就只差沒有全體演員排排站大聲祝觀眾新年快樂了。

電影劇情:☆☆☆☆☆
演員演技:★☆☆☆☆
角色刻劃:★☆☆☆☆
故事氛圍:★★☆☆☆
畫面美感:★☆☆☆☆
服裝化妝:☆☆☆☆☆
音效配樂:★★☆☆☆
剪輯流暢:★☆☆☆☆
節奏步調:☆☆☆☆☆
影前評價:★★★☆☆
綜合推薦:1顆星 (不值一提)
作者:柿子
【柿子狂想】
本期焦點-【v.0383】 2013/02/21
其他新鮮事兒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一個漢堡,雙層肉片 (2/21)

《大尾鱸鰻》幕前豬哥亮、幕後大姐大 (2/21)

《悲慘世界》悲慘而且哀愁的人們 (2/21)

《西遊:降魔篇》愛情故事 (2/21)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中年大叔發威 (2/21)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衰神變瘟神 (2/21)

《逗陣ㄟ》火燒車的悲劇 (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