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浮生若夢,頂風翱遊


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承載的是一段交織著友情與勇氣的真摯旅程。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夢,在夢醒前能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持,即使是夢也很難不讓人動容。

2011年,大眾銀行的一支形象廣告【夢騎士】在電子媒體上強打,感動許多人。5個臺灣人,平均年齡81歲,1個重聽、1個得癌症、3個有心臟病,每一個都有退化性關節炎,在悼念亡友的餐會上,5人毅然決定要一同挑戰騎摩托車環島的夢想。歷經6個月的行前準備,5人花13天騎車1139公里,「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故事簡單易懂,傳遞的寓意卻相當深遠。「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了思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

透過快速的「蒙太奇」畫面,白髮蒼蒼又風塵僕僕的老爺爺們圍坐在路邊吃便當、互助合作換輪胎、修車、抓龍療傷,在以秒計費的有限廣告篇幅裡呈現出5人間真摯久遠的深厚友情。載著故友與亡妻的遺照,這群「蒼白騎士」從白晝到黑夜,穿越都市、鄉間、海岸,配上背景音樂採用了恰克與飛鳥的名作【On Your Mark】,當慷慨激昂的電吉他聲響起,交錯剪接騎士們年輕時代的歡笑回憶,對照如今滿面風霜卻堅定的神色,舉著故友與亡妻的遺照遙望大海另一端的夕陽,在悲壯又催淚的氣氛中,呼應了廣告主題「不平凡的平凡大眾」,也點出銀行的商標。

廣告特別註明了是「改編」自真實故事,讓人不禁好奇真實版的「夢騎士」究竟是什麼樣子?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為這個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4、5年前舉辦的活動作了詳實的見證。

電影一開場,隆隆的引擎聲中,17位「不老騎士」穿梭於路街、隧道,畫面帶到孫相春老爺爺戴著墨鏡、頭頂半罩式安全帽的臉龐。真實版老人們掛在滄桑面容上的堅毅神色比起用「演」的廣告片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畫外音不僅扼要交代了老先生參加這趟機車環島的動機「我從退伍那年就想騎車環島,一直想了三十年,一直在想…」也透過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訪談表達了旁人對於老人們這項驚人之舉的擔憂,「老人家,你看他現在身體很好,但是兩天、三天、會怎樣你也不知道…變化很快!」「如果是我自己的爺爺,我會勸退!我不希望他參加,因為我不希望他去冒這個險。」蒼老的一群機車騎士們在險峻的路況中駛向荒野的道路,這樣的開場可說懸念十足,如此艱鉅的行動,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家真的能完成嗎?

影片接著帶出這項行動的緣起,基金會的執行長向神明祈禱旅程圓滿,一路平安。由於是記錄片,中間舖陳的過程除了交代老先生、老太太們參加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基金會為他們安排的各項行前準備,包括醫療與對老人們的叮嚀,以確保人人都能平安完成這項名為「挑戰八十、超越千里」的活動。

對一般看電影的大眾而言,既是為娛樂而來,影片「精彩度」的衡量指標並不容易因為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而有所鬆動或調整,這也使得紀錄片的製作者在市場上面對劇情片的競爭時,往往被置於不公平的評價標準下。劇情片在接受觀眾評論的時候,並不需要被檢視它的真實性,本來就是編的嘛!編得夠精彩,就能獲得「好看」的評價;紀錄片卻需要在「一切完全真實」的大前提下去爭取觀眾「好看」的評價,而判定「好看」與否的標準往往在不自覺間與觀賞劇情片的標準設成一樣,卻鮮少會因為看得懂攝製團隊力求「真實性」所下的種種苦工而記得把該加的分數加回去。

例如本片開場後交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工作人員為這趟旅程所做的種種行前準備,如果先在影片的前、中段「暫且按下不表」、甚至把工作人員對騎士們身體狀況的簡述「其實如果要按照醫師的體檢報告,你們有一半以上的人被判定不適合這趟行程…」「17人當中,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全集中在影片的前段,直到最後行程圓滿結束、把交代各項安全措施的「暗場」片段集中在影片的後段才一起呈現、尤其刻意先不露出有醫療團隊隨行、甚至在危險路段有警隊幫忙開道的畫面,那麼影片中段老先生老太太們騎車環島的路程會顯得更令人揪心、緊張,穿插老先生老太太們對人生、對這趟行程的訪談,讓觀眾在對這些角色認同、喜歡之餘更為他們的行程安全捏把冷汗,由其對於不曾來過台灣、或不了解環島有多辛苦、80歲以上老人騎車環島有多危險的觀眾而言,把「真實不虛」的記錄片段做這類的「排列組合」,也會比較有助於讓他們體認到「環島的難度」,直到最後「暗場」、伏筆一一揭曉才得以抒緩心緒,達到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戲劇理論上所謂「撩撥觀眾的恐懼感與同情心、再把這些情緒導向適當的洗滌與昇華(through pity and fear effecting the proper purgation of these emotions)」。

盡職負責無奈頑疾纏身的賴清炎、自詡「一輩子糊塗」老頑童般的王中天、躲著醫生偷吃冰淇淋的王克嶺、豪邁熱情的譚德玉、矢志不忘與亡妻承諾的何清桐,伉儷情深信仰虔誠的張弘道與張陳映美等17位老人,走過戰亂、動盪的年代,在不知還剩多少年可活的晚年還能結伴一同機車環島,給世人帶來許多啟示。

例如透過譚德玉與劉樹發老爺爺的自述,一位曾是國軍阿兵哥、另一位卻是日軍中尉,二次大戰期間兩人是不共戴天的死對頭,「…但是如今我們重逢、而且還一塊環島旅遊,兄弟一笑泯恩仇!」生老病死的大關當前,人世間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恩怨情仇?

重情重義的何清桐在亡妻墳前擲杯筊後載著亡妻的遺照去環島、旅程中與車禍受傷的劉樹發合唱昔日的日軍神風特攻隊軍歌「恩賜の煙草をいただきて…」加油打氣。真摯的情感由老人們風中殘蠋般的身軀、夾雜著南腔北調的鄉音娓娓道來,平實、醇厚、發人深省。

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承載的是一段交織著友情與勇氣的真摯旅程。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夢,在夢醒前能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扶持,即使是夢也很難不讓人動容。

對忙碌的年輕觀眾而言,每天為生計四處奔波操勞已經夠累了,或許不易理解不老騎士們年逾80不在家裡安享清福,卻選擇辛苦去環島,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吧。兩者的答案或許不同,但不同的只是表象,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作者:夏夏 【夏夏?後花園】

本期焦點-【v.369】 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