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情人》從台菲的社會問題到個人的選擇
撇開那些穿插在其間的詩詞,《麵包情人》或許確實代替抒發了外勞的心聲及強化,不過在另一方面,個人卻有點由衷期望單純地讓影像去說話就好,畢竟和其他部分的平實紀錄相比,顯得有點突兀做作,最重要的是單純影像的力量可能會更具有感情,會更有後勁吧!?不過基本上,這部紀錄片其他的絕大部分大致還是做到了!


這個真實故事,一步一腳印地從十幾年前開始記錄起。每個人因為各式各樣的『錢』事,離鄉背井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工作,對抗語言不通所造成的不便之餘,為了能在補上仲介費之後,還能拿得出一筆錢回家的信念,讓即使是超乎想像的辛勤,甚至是過勞的工作,也必須吞忍下去。旁觀者如我們,總有些於心不忍,特別是看著這些那些瘦小的身軀,纏抱著養老院的阿公阿嬤們,費力上床的景象,及還得擔心所照顧人們的安危、有些住院者又並不那麼乖乖配合,還有超過八小時以上的工時......

以紀錄著外勞的工作狀況及平時插科打諢為主軸,無論是同事之間,國籍異同之間,員工與住院者之間......儘管未特別放上字卡,為場景註腳,但這樣環境之下背後所隱藏的問題,卻緩緩浮現;並於紀錄的脈絡裡,透過時間軸的前後呼應,將體制下的毛病,一一彙整成形。如人力問題:同事只要有人請假,另外一人就要超時加班;家屬開玩笑地說著打死她女兒也不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外勞離開台灣之前有感而發出我不來照顧,誰來照顧的慨歎。當然還有其他暴露的危機。

不提所附帶呈現出菲律賓的工作機會,經濟狀況,當這些堅毅的女人們為了自己家庭在外面打拼,家人歡聚的場景只能出現在夢裡,容貌只能浮現於思念中的狀態下,合約到期回國後,對於是否還要再出國工作,想必相當掙扎,結果丈夫所給予的對待又是甚麼呢?甚至驚訝的是大部分家人們的反應。價值觀似乎默默地被嚴重扭曲了,因而,導演在拍攝紀錄片之餘,也透過他的這些紀錄帶回去給這些外勞的家人們觀賞,讓他們知道母親在外面工作之辛苦,反之當然也一解身處異鄉的工作者之相思之情阿!

電影從台灣和菲律賓大體制下的社會問題,縮小到個人選擇,又延展出家庭生存的考量,見導演以一貫之的意圖奏效。原本的念頭想著為何中文片名的兩個名詞之間不加個標點符號,英文片名是or不是and,但在人生旅途裡,這終究不是純粹的二分法就可直接定奪的,人畢竟貪心地兩者都要,只是在環境等等諸多因素考量之下,身不由己地做出了選擇,是否和自己當被問到麵包還是情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一樣,顯然不能一概而論,似乎只能亦步亦趨地因時地制宜,並盼望自己未完全鬆開捉住另一邊的手阿!
作者:Dammi
【火星人Dammi?映後座談】
本期焦點-【v.0366】 2012/10/18
其他新鮮事兒

《官賤對決》如果明天就要選舉的話 (10/18)

《歌喉讚》當代歌舞電影,捨校園片其誰? (10/18)

《顛倒世界》平行空間,你是唯一 (10/18)

《壁花男孩》何謂愛,如何愛 (10/18)

《顛倒世界》價值六千萬美金的預告片 (10/18)

專訪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游惠貞 (10/18)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最純然的生命詩歌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