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有著無比的美好想像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導演Nolan為蝙蝠俠這個系列創造出一個全新漫畫英雄人物的格局,見證到商業電影的不一樣玩法,也慢慢回憶起各個腳色帶給觀眾們的深刻印象,動作場面調度到文武戲的反覆熬煮,七年來調配出一道精緻的菜餚,雖然是否能夠晉身大師級導演還有待歷史的驗證...

《內含部分劇情》
Christopher Nolan賦予全新生命的蝙蝠俠系列在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畫下句點,從第一集的《蝙蝠俠:開戰時刻》奠定穩定基礎,節奏明快且焦點人物立體呈現,更能夠號召一票硬底子演員加入陣容,使得第一集雖然沒有如後面兩集宣傳氣勢如此強烈,至少讓觀眾為之一亮,通篇砍掉重練後,慢慢製造出極大後勁能量。

到了第二集《黑暗騎士》,若少了Heath Ledger如此印象深刻的小丑角色,吸精度可能就立刻少了一半,但從故事開頭精彩搶案、雙面人的誕生,到了最終正義推向最深層的黑暗,這些來自於思緒縝密的算計,相對性Nolan掌握住腳色立體呈現與不輸動作設計的故事節奏調度,讓人在屏息最終一刻時,才發現Nolan如同過往作品風格,來了一記漂亮回馬槍,雖不是如此驚喜猝不及防,但也為最終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留下一個令人期待的伏筆。
反派的強度
細數著各集反派腳色,從忍者大師、稻草人、小丑和最終回的班恩,由於Heath Ledger完美詮釋小丑,使得觀眾會不由得期待著班恩的戲劇效果是否如同小丑一樣大,從開頭到最後這腳色退場,Christopher Nolan給予小丑和班恩的呈現方式是不同用法,同樣有著殘缺的身軀和心靈,小丑是在極致精神病狀態下,不斷製造混亂引誘蝙蝠俠出來捍衛高譚市的安全,他不想要打破這個正邪規範,只想要玩弄與操作整個善惡平衡,因為城市陷入恐慌和混亂是他所想要的效果,但他更想要的是一旦正義標靶腳色遁入最深的黑暗,在永不翻身的無間輪迴著,如此行為才是讓高譚居民陷入無盡恐慌。

相對而言,班恩同時擁有著讓高譚陷入混亂的層層算計,也有著對於蝙蝠俠恨意的情緒複雜度,從開頭劫機事件雖沒有如《黑暗騎士》銀行搶案,迅速地將場面調度和反派人物完美結合,但也至少從大銀幕去讚嘆Nolan純熟的節奏與布局,但也從這之後,Nolan利用班恩腳色在每個片段中間丟下一個懸念,在最終泰特揭露出自身是忍者大師女兒身分時,觀眾就必須立刻倒帶去回想線索,利用著《黑暗騎士》類似的剪輯手法來說故事,巧妙但卻不夠精緻。
原因在於Nolan借班恩的手來訴說目前世界國家與政治經濟狀況,如同一個無產主義的神在將蝙蝠俠打入谷底後,在占領高譚市前後橋段期間,講著美國資本主義下的腐敗,也揶揄了財團董事會們的鬥爭勾結,讓藉由憤怒暴民透過革命取貧富重新分配與法律上的自主,這些來看班恩就披上了另一種轉型正義象徵,使得布魯斯韋恩深陷囹圄卻也無力回天,跟小丑一樣製造出身心靈上痛苦,但接下來的故事卻也亂了調。
中間過程批判著美軍對於恐怖組織的死板教戰手則、法庭上如同鬧劇的稻草人劇場等等,雖然班恩高舉著革命姿態卻也沒有繼續更高明的作為,同一時間也讓布魯斯韋恩有著機會製造出〝昇起〞的時機,透過這場監獄橋段,只看出布魯斯韋恩突破更高層次的體能和心靈,來一儲最終決戰的力量外,另外透過監獄老人囈語帶出泰特和班恩的密不可分關係,而始終沒有更佳的著力點去訴說著班恩和泰特要打這場消耗戰的目的,在如此的架構下,黑暗騎士的〝昇起〞決戰,雖然多了一股警察與私法正義的微妙合作,但卻少了一股緊張與神采,由衷地小小惋惜。
阿福的出場

由Michael Caine飾演的Alfred腳色是三部曲中最重要的配角,早期的蝙蝠俠系列電影建立出Alfred優雅且忠誠的管家,在他濃濃英國腔背後,有著清晰、思緒縝密的腦袋,也是處理著韋恩少爺大小事的好幫手,他和Fox是一內一外不可缺乏的得力助理,從第一集Michael Caine的出場幾乎是亮點開始,從和布魯斯韋恩的互動中間,看出雖是輕鬆言談但也同時隱含著對於少爺的心疼,不僅是一般戲劇賦予英國老管家該有的忠貞不二的心態外,同時韋恩的雙重身分也讓他時時提心吊膽,雖不是有著至親血親的關係,但早已超脫這境界。
第二集與第三集中間的情緒轉折到最終爆發,來自於韋恩的摯愛瑞秋的離別信,Alfred雖然表面上支持著韋恩的行為,但另一個心境層面是希望韋恩能夠脫下這個枷鎖回歸到平凡,Michael Caine淡淡地說著I have this fantasy, I will look across the table and I see you there,with wife maybe your couple of kids..You wont say anything to me..時,Michael Caine在平淡語氣漸漸拉長強度,揉雜著多年來的複雜情緒在這場戲中一次爆發出來,可以說是三集中Michael Caine最扎實且爆發力的演出,姑且不論腳色戲分多寡,這場文戲已經可以堪稱三集之最。

班恩或者阿福,兩個腳色成了這部最終章的引號和驚嘆號,最終的句號由Batman來親自寫下,Nolan為這個系列創造出一個全新漫畫英雄人物的格局,見證到商業電影的不一樣玩法,也慢慢回憶起各個腳色帶給觀眾們的深刻印象,動作場面調度到文武戲的反覆熬煮,七年來調配出一道精緻的菜餚,雖然是否能夠晉身大師級導演還有待歷史的驗證,但他的電影敘事手法就是如此玩味到要讓人進戲院第二次,才能夠去習慣電影的節奏,或許在細碎的剪接中間還有著更多可以加強的故事劇情,但從各個角度來看,這部最終章還是有著無比的美好想像。
從Blake走入最初韋恩修練的蝙蝠洞時,中間穿插著Alfred看到的虛實間的韋恩形象,不僅是句點,同時也是另一個〝昇起〞。
作者:House
【電影天空下】
本期焦點-【v.0356】 2012/08/10
其他新鮮事兒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用力感受生命的每一份過程 (8/10)

女朋友男朋友:同志刀法 (8/10)

《神鬼認證4》亡命天涯 (8/10)

《攔截記憶碼》記憶。重新開機 (8/10)

21世紀諜報動作經典,你「認證」了嗎? (8/10)

樂團合輯「17」重塑青春紀事 (8/10)

電影最前線:英倫印象 (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