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騎單車的男孩》給孩子多一點機會,他們值得


雖然這部電影不過就是一部小屁孩的成長故事,但"希利"這個角色卻是如此的讓人揪心而且心疼。孩子是應該要給多一點機會的,就像是如果這個社會和每個人都願意給這些孩子多一點機會和耐心,最後展開出來的一定也會是燦爛的花朵...

2011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達頓兄弟導演的《騎單車的男孩》在臺灣上映已久,但可能這類電影不太符合觀眾胃口,現在全臺灣也只剩下一間電影院上映,臺北票房累計不過26萬,如果沒有意外大概再過幾天就會下檔....雖然我很清楚這類型的電影實在不屬於商業掛,達頓兄弟習慣以中立的立場處理邊緣人的故事,簡單直率的故事嚴格說起來甚至不能算是"劇情",這怎麼可能得到廣大觀眾的支持呢?但對於這部《騎單車的男孩》,我的感覺卻很複雜。

導演用非常簡單(甚至說是直白)的配樂(也可以說是音效)來處理整部電影,簡直就像是提醒觀眾哪裡是重點;而故事劇情也有頭沒尾的嘎然而止,儼然就是一部"小屁孩成長記"....但卻莫名地,那個騎著單車的紅衣服男孩的身影卻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騎著單車的男孩就像是你我身邊都會遇見的那種,純真卻被迫邊緣化的孩子,我們都知道這些孩子未來都是問題,但我們總是冷眼旁觀,直到有一天發生不可挽回的事實時,再轟然一聲把這些孩子殺死。達頓兄弟的這部電影雖然不討好觀眾,但漂亮收尾後卻值得社會省思....雖然沒有甚麼戲劇性,但卻發揮了電影在娛樂之外的最大效果,難怪英國電影學院會將其評選為2011年度十大電影之一。

故事開始於在教養院鬧脾氣的男孩希利,他急著想要打電話回家,但家中電話早已不通....他深信自己的父親會將他最愛的腳踏車帶來,並且帶他回家,只是從教養院的一連串逃跑後,希利親眼看到自己的家已經空無一物。難得找到父親,父親卻對他態度冷淡,甚至直言因為錢的原因所以希望希利不要再去找他。

我們常說孩子是最無辜的。以故事主角希利來說,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進了教養院,但是從他對父親的極度信賴可以感覺到,父親在他心中是絕對無可取代的存在,一個孩子會有甚麼錯讓自己的父母狠下心恩斷義絕地拋棄?偏偏就是希利信任的父親就因為自己的經濟狀況,連企圖挽留住自己的骨肉都不願意....希利這樣極度需要家庭的孩子,當聽到父親恩斷義絕地切斷往來後,長久以來的孤單寂寞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像的....偏偏在看電影的當下,你不禁也會想到,這個社會上有多少孩子正面臨這種被最信賴的人背叛、拋棄的情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有多少人會去在意而且關心這樣家庭功能失調的孩子?我們對於這種情形的孩子,大概也可以猜到之後誤入歧途的機率幾乎百分之百,但是有誰關心呢?

但導演很好心,給了希利一個莎曼珊。在希利的公寓老家與輔導員追逐的過程中,希利緊抱住在診所看診的莎曼珊,因此與莎曼珊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們也不知道莎曼珊的底細,只知道她是一個開設美髮院的單身中年女子,莎曼珊幫希利買回被父親賣掉的單車,答應讓希利假日的時候可以到她家度過,不用孤單地自己待在教養院....莎曼珊知道希利被拋棄後抱著希利一起哭、帶著希利去遊樂園玩、為了希利不惜與自己的男朋友大吵分手....我們都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莎曼珊要對希利這麼好,是否莎曼珊過去也曾經歷過甚麼故事?但以希利為視角觀點的電影,莎曼珊出現地這麼可貴卻又理所當然,替代了希利缺乏的家庭角色,用無止盡的母愛對待希利。

對希利來說,莎曼珊一出現就給了希利最需要的單車,騎著單車的希利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莎曼珊給了希利奪回自己生活的機會,瞬間幾乎成為了希利夢寐以求的"母親"角色。只是希利沒有察覺,不習慣有人照顧他、對他好的情形下,被販賣毒品的小混混拐去,不惜拿著剪刀刺傷深愛自己的莎曼珊,幹了搶劫的壞事....直到因為搶案出錯而被小混混痛斥,一度以為自己找到認同的希利再度被背叛,拿著一疊鈔票回去找自己父親,希望可以重回父親懷抱,卻發現父親早已不在乎他,甚至害怕被他捲入禍水....我最喜歡的是無處可去的希利默默回到了莎曼珊家,莎曼珊淡淡地說要去警局,希利用充滿歉意的眼神拜託莎曼珊自己希望永遠跟莎曼珊在一起....因為希利才發現原來真正愛自己的人是誰,這個聰明的孩子知道把握住最好的人,怎麼不惹人疼?

只是導演真的很壞。在莎曼珊與希利歡樂的騎著腳踏車後,來了一記回馬槍....終於找到歸宿的希利還是倒在社會的殘酷底下。就在報社父親對誤殺了希利的兒子慎言說著「我們就說是他先挑釁,才自己摔下來」時,希利奇蹟似的爬了起來。還好導演還是願意給這樣惹人疼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機會,希利醒來後,電影結束於滿身是傷的希利一個人牽起倒地的單車,一擺一擺地騎回家的背影....我的心被導演給揪住了。一開始衝動的希利不顧一切想回到父親的懷抱,隨著被父親拋棄、搶劫失敗進而發現自己真正的歸宿,希利已經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孩子了,希利知道進退、對錯,知道把握住自己擁有的,知道不去爭取自己不該爭的....相較之下,這個社會怎麼如此骯髒?原本被觀眾認為會在社會底層打滾的孩子,怎麼一瞬間就顯出人心的險惡和悲哀?

這不只是善惡一念間,導演更拍出每個人在成長中的無限可能。這樣從教養院出身的孩子,失去家庭功能的協助,照理說應該不會有任何可以谷底翻身的機會,孩子原本的純真和單純會死在整個社會的無視和鄙夷之中。但經過願意付出的莎曼珊,這樣的一個孩子也可以繼續保有純真,甚至成為一位成熟的小大人(也許你也可以說他社會化了)....只是有多少孩子有這麼幸運,遇到那個願意為他們付出的大人?即使遇到了,又有多少孩子可以在覺醒之前持續被救援?難道就因為我們身處在幸福快樂的環境之下,就可以無視於那些不幸運的孩子,直到有一天出了事,我們再來放馬後炮,將這些孩子處以死刑嗎?

我喜歡達頓兄弟在電影中總是讓希利穿著紅色的衣服,我認為紅色不只代表熱情,更是象徵自由與無限的發展性,希利一開始就是個紅衣服的小男孩,我覺得這象徵著希利的個性,也是希利最大的優勢。直到希利開始被帶壞,紅衣服變成紅外套,熱情與自由感覺上就像是披在外面變成保護色,真正的希利絕對不喜歡自己變成這種樣子。我也喜歡單車對希利代表的意義,單車一開始是希利對父親的渴望的一部份,但後來的單車變成希利他自己,嶄新的單車就像是希利單純的心,不斷被人偷走,也像是希利走入歧途....但雖然到了最後單車殘破不堪地倒在路邊,就像是希利歷經這麼多事件早已疲憊不堪的身心,卻明白自己最佳的歸宿在哪裡,我覺得這絕對是值得的!

我由衷感謝達頓兄弟給了希利這麼多機會。雖然這部電影不過就是一部小屁孩的成長故事,但"希利"這個角色卻是如此的讓人揪心而且心疼。孩子是應該要給多一點機會的,就像是如果這個社會和每個人都願意給這些孩子多一點機會和耐心,最後展開出來的一定也會是燦爛的花朵....這部電影不像是一般商業片那樣具有極大的戲劇性,但是簡單的配樂和易於體驗的經驗,《騎單車的男孩》最後那個背影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心裡,難以忘卻了。

本期焦點-【v.324】 20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