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跳脫性別種族與社會階級的勇氣
雖然這類的類型電影依舊參雜了唐突的愛情在主角身上以及過於美好際遇的結局,不過這就是整部片在二元論上的一種探究反差,就算經濟的懸殊、膚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卻能比前者造就出更多無價的愛。

在種族隔離的年代,我們很難想像有色人種和白人必須分坐不同的公車座位、使用不同的廁所、就讀不同的學校,更別說在社會上彼此的地位差距,就很多層面來看就算是在如此自由的美國,這樣的現象一直都圍繞在這個社會之中;因此在60年代這個動盪的世代中,黑人的民權運動成為當時反政府、反戰、反資本的重要人權力量。電影《姊妹》以這個大環境為背景、黑人女性幫傭為主角,傳遞了在這個不平等的世界中,抱持著希望與實踐著勇氣,是多麼珍貴且偉大的故事。


1960年代的社會運動非常蓬勃,白人建構的優越主義也蠶食著有色人種,透過種種無意義的橋牌聚會、募款晚宴、婚姻制度傳遞出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空洞社交,孩子變成觀賞的工具、房子變成交際的場所,婚姻變成炫耀的工具,諷刺的是比起幫傭對於每個白人家庭的貢獻(孩子照顧、清潔、採買、烹飪),這一切都是空泛缺乏愛的;雖然這類的類型電影依舊參雜了唐突的愛情在主角身上以及過於美好際遇的結局,不過這就是整部片在二元論上的一種探究反差,就算經濟的懸殊、膚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卻能比前者造就出更多無價的愛。

作者:Chris
【HypeSphere】
本期焦點-【v.0324】 2011/12/22
其他新鮮事兒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年底商業鉅片就是它了啦! (12/22)

橫跨3世紀,歷任福爾摩斯大車拼 (12/22)

《騎單車的男孩》給孩子多一點機會,他們值得 (12/22)

《新手人生》我不想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同性戀 (12/22)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再度擦亮金字招牌 (12/22)

《10+10》民一百、趕流行或裝雅痞? (12/22)

《18道愛滋味》餐桌上的人生饗宴 (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