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假正經真試鍊
蝙蝠俠和所有漫畫英雄一樣,他們都是(或甘願成為)司法背後的私刑執行者。但,正義與邪惡其實有時只是一線/念之間,兩者的共通點都是在特權間逾越世俗規範。
之前寫了今年(目前)最好看的電影之後,似乎引來很多網友討論,到底這片有多好看?但同事M和我說,我給了他太高期待,導致他沒合乎理論上那麼喜歡這部片。
我今天進戲院看了第二次IMAX效果後,我越覺得這片好看,雖可能稍嫌說教。而且,《黑暗騎士》為「蝙蝠俠」系列立下的高度、廣度、與深度,應該足以媲美提姆波頓當年拍的《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是的,我知道這片名很鳥,但《蝙蝠俠大顯神威》拍出了蝙蝠俠與反派企鵝先生及貓女之間那種抑鬱、不為世人理解的殘缺人格)。
《黑暗騎士》甚至超越,更能成為新一代漫畫電影永遠達不到的史詩格局。(是的,連《蜘蛛人2》也一併拋之腦後)
或許《黑暗騎士》不如《蜘蛛人2》那般輕巧討好,結局還有那麼點反高潮,但光在片中看小丑貢獻的計謀一波接一波,連過往在漫畫中擅長心理戰的蝙蝠俠都被玩得徹底,小丑(希斯萊傑)儼然已經預約了明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從眼神、聲線到嘴型與動作,無一不精,瘋癲喜感讓人邊笑邊膽戰心驚。
過往在美漫英雄/超人電影中,英雄本身面對宿命是如輪迴般的課題,《蜘蛛人》裡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幾乎成了美語教材般深植人心。在《黑暗騎士》中則是檢查總長哈維丹特發表了經典名言,(也就是後來的雙面人),他在晚餐時和布魯斯韋恩聊天時講的:「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要嘛就像個英雄般壯烈成仁,不然就活得夠久,看著自己變成個惡魔)其實電影裡頭不是這樣翻的,但我覺得字長一點比較有感覺。
這句話說明了正邪之間的曖昧性,不管是小丑、蝙蝠俠,他們都超越司法而不被世俗所接受。我更喜歡他們在餐桌上除了上述這段對話外,還有哈維談到特權議題時,他們談到了羅馬時期因內憂外患,人民把特權交到了凱薩身上,等到解決一切紛爭後,凱薩再還政於民。但瑞秋吐槽地說:「凱薩最後也交不出特權,成了名符其實的獨裁者。」
一語道破夢中人,布魯斯韋恩/蝙蝠俠與哈維丹特都試圖從特權領土一統萬惡之城高譚市,但蝙蝠俠只是引來更多反動份子,他就算激起更多效法他的三腳貓,卻也無濟於事。哈維亦然,努力把一半黑幫全關進大牢,但後起之輩仍如洪水般襲來。
小丑代表的無政府/無神論信仰者,是很顯性地、外放地把自己揭露在世人面前,他勇於表白內心,談論他心理殘缺如何育成。讓他終究只想試鍊人性弱點,他幹盡所有喪盡天良的勾當,一切不為計謀而策劃,純粹好玩,何必假正經(Why So Serious)他信奉的唯一哲學。小丑沒有弱點,沒有情愛牽掛,他甚至以假亂真,那道駭人的咧嘴微笑,就算他是哭泣,你也看不出來真正的悲傷為何物。
然而,真正有趣的是,小丑與蝙蝠俠兩男間的互動,小丑對蝙蝠俠多句話語,堪稱是另類告白。蝙蝠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殺人劊子手,於是他無法鏟除小丑。小丑的權謀計畫若沒有蝙蝠俠擁有的巧智能視透,他也獲得不了「被理解」的快感。
兩者之間的共通性與互補性,小丑嘲笑蝙蝠俠和他一樣,都像怪物般地可悲。但蝙蝠俠無法像小丑那般瀟灑,幹盡壞事拍拍屁股閃人,蝙蝠俠還承擔了所有不被普羅大眾認同的誤解與憎恨。
蝙蝠俠最終不是一個典型英雄,他其實內心想接受眾人掌聲,也想找個能替代他以正常方式打擊罪犯的接班人,他更想如凡夫俗子頓入戀愛紅塵之道,可惜最後全部都失敗了,還害他砍掉重練。英雄永遠忍受悲哀與扭曲,承擔超乎想像的寂寞,或許拜這些所賜,讓布魯斯韋恩白天必須以花花公子面貌自居,才是救贖法門?
此外,這集也是所有蝙蝠俠中在片名上唯一沒有「蝙蝠俠」(Batman)印在海報的一集,看得出來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不把此集視為一部純血的美漫電影,就算拋開了Batman的光環,不再是一個英雄,觀眾仍會理解在黑暗中行俠仗義的絕無分號,只有蝙蝠俠。但我質疑的是,當失去真愛的悲劇與各類誤解接踵而至後,蝙蝠俠會不會也失去對人性光明面的信心?誤入修羅之門?變成另一個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
《黑暗騎士》的結局很有骨氣,不走媚俗討喜路線,不願淪為英雄擊敗壞人的制式定論。相反地,它展延了英雄被壞人影響後的變形,與自我認同,從兩者心理交錯後的化學效應萌發花火,最終我們不忍直視正義成為邪惡的打手。更殘忍的是,當小丑種種探視人性的計謀在你我眼前攤開後,你的選擇會是哪一個?很抱歉,我可能一點也不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