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女人和時代


你是慕哥雅之名?還是導演米洛許.福曼之名去看《哥雅畫作下的女人》?

捷克大導演米洛許.福曼(Milos Forman)的作品《哥雅畫作下的女人》,其實是一部繪畫、歷史宗教與愛情三合一的作品,因為三合一,所以口味繁複;因為三合一,原味就不夠醇厚。


電影以哥雅為名,大家都會期待這部畫家電影能探索或表現哥雅傳奇人生與畫作的互動關係,原本《哥雅畫作下的女人》的主線亦可符合這個傳統思維,卻因劇本不時在繪畫、歷史宗教與愛情之間來回衝撞,以致於議題太多,反而失去了焦點。


《哥》 片故事設定在1792年,已經激盪三年的法國大革命的浪潮,激生了西班牙天主教人士的恐慌,因而恢復了排除異己,鎮壓異端的宗教裁決所,主角哥雅(由瑞典影星Stellan Skarsgard飾演)畫作中的繆思女郎艾妮絲(由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飾演),因被宗教裁決所的僧侶誣以她是猶太教信徒打入大牢,哥雅委託權勢極大的修道士羅倫佐(由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飾演)營救,羅倫佐卻趁勢佔了艾妮絲便宜,讓她在獄中產女,他則一度流亡法國,卻趁著拿破崙大軍入侵西班牙重握大權,並且宣稱自己是顧家男人,否認自己的青春浪行,最後卻是只有艾妮絲陪他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艾妮絲是哥雅的繆思,天使畫作都以她的容顏做藍本,一旦她遇難,哥雅全力相救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段情義基礎成為全片劇情穿越十五年時空的關鍵,但是電影中呈現的哥雅卻是明明有心卻始終找錯人使錯力,一位足以讓畫家朝思暮想 的女人,卻未能激生畫家更多義憤填膺的行動,劇情創作上顯然患了失焦盲點。


同樣地,羅倫佐的覬覦之思也缺乏鋪排,既無驚豔前提,卻直接在大牢中見到裸體女人就犯了色戒,也讓人覺得這樣的獸性衝動,喪失了魔鬼誘惑的層次轉折,讓後來只想摔脫母女糾纏的權欲薰心,雖是人性之醜,卻因少了情愛不敵現實的戲劇對比,更乏讓人因而恨之入骨的說服力。


其實,哥雅的畫作在電影中另有三個層次。首先,他畫下不少人間素描,社會美醜盡入畫紙上,為人間世情留下珍貴畫像資產。但是隱惡揚善,大概是所有當權者難以拒絕的遮羞布,哥雅最初的生活即景的畫作 因為太過寫實,讓教會心驚,主張神權國家不應有如此情貌,加上有人誣指他的天使其實是以妓女作藍本,根本就是在褻瀆上帝,但是哥雅深獲國王寵信,教會無可奈何,因此才會株連無辜,波及艾妮絲。


其次,羅倫佐找上哥雅,本想找碴,卻未能免俗地要他畫肖像,雙方交談間提及的「肖像有手無手,價格不一樣」的談話,後來也成為羅倫佐斥責哥雅「有奶就是娘」,只要有人出錢就做畫,行徑和妓女無異,僧侶未能免俗,想有肖像傳世,就和畫家不能免俗,要以畫作尺寸論價格,其實都是庸俗人世中難以迴避的人心現實,有人求名利,有人則求溫飽,嗆俗不是罪,卻成為消遣藝術家名節的話題。相對之下,哥雅沒有刻意討好皇后,醜態畢露的皇后肖像畫作,不但讓皇后氣得冒煙,也讓人看見了藝術家的氣節。


當然,哥雅頂著燭帽畫畫的傳奇,滿足了觀眾「名家窺奇」的心理;耳朵全聾的他卻慶幸自己還有眼睛,目擊法國軍隊荼毒百姓的慘狀後能夠轉為驚世的歷史血淚見証。只可惜,這三個層次,都只是輕描淡寫的時代背景,雖然導演在片頭和片尾都大量使用了哥雅的傳世畫作,音樂也極其煽情感人,卻因為導演志不在哥雅,所以如果帶著通俗劇的心情去看《哥雅畫作下的女人》,也許更能看見哥雅的時代。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177】 200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