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無敵浩克》:經典暑期電影


有沒有吃過那種大約300到400元的美式自助餐?多數時候,裡頭的食物不是多精緻、多昂貴、多可口,但它們可以讓你大口吃雞翅,大口喝可樂,獲得某種野蠻原始的動物性滿足-吃粗飽的,用台語說。現在,《無敵浩克》便是超級英雄裡的時時樂:要坦克有坦克,要肉搏有肉搏,連少見的英雄本尊追趕跑跳碰都還煞有其事。


當然,樣樣多不代表樣樣弱,但相較於如蜘蛛人三那種壓倒性的高水準奢侈,《無敵浩克》感覺上就一如導演Louis Leterrier的前作《玩命快遞》系列,一種直接粗俗的坦蕩。


大致來說,《無敵浩克》算得上成功。相較於李安深刻細膩但一點也不超級英雄的思維,Leterrier很清楚觀眾要什麼:浩克正義鐵拳打爛槍砲坦克順便大吼兩聲。於是,靠著一份中等預算(現在1億2500萬真的不算什麼了)加上普通質感的特效,他讓觀眾的腎上腺素發揮得適得其所,透過Zak Penn直接了當毫無深度的劇本帶出一場又一場的打鬥,這裡頭浩克要面對坦克、直昇機、槍砲彈藥,甚至最後來個本領更高強的複製版本一決生死,也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透過緊湊的剪接和毫不掩飾情緒的配樂,徹底寵壞嗜血觀眾的胃口。


不過諷刺的是,Leterrier表現最好的部分,反而是他相對收斂的時候。毫無疑問,《無敵浩克》最傑出的段落出現在前30分鐘。這裡頭Leterrier單純靠剪接、場面調度,搭配相當獨特且具有吸引力的巴西貧民窟場景,營造出一段讓人目不轉睛緊張到不敢呼吸的追逐戲,利用最少的特效搭配特技演員,便營造出足夠的戲劇張力。這邊也是浩克運用得最恰當的時候。透過簡單的光影運用、蒸汽以及攝影角度聚焦,這裡的浩克結合了暴力與威脅性,真正具有存在感。


而經過了這30分鐘,電影便可以分成兩部分:中段是簡單的愛情故事,後半段則是駭客任務三最後大對決綠巨人寫實版。中段的愛情戲受益於Edward Norton與Liv Tyler兩個演員本身的實力,即使彼此間並無太多火花,仍有一定程度的可看性;後半段的正邪對決就見仁見智了:這裡電影變得更吵、更大、更花俏,但也失去了前半段稍微多少存在的真實感或緊湊度,而被誇張的電腦動畫所取代。另外,Leterrier試圖要在電影裡加入一定程度的殘暴來提高電影本身的寫實性,但最後面的殘暴只是感覺粗糙,並被許多愚蠢的對白或聲音設計嚴重傷害。這仍是段可被接受的高潮結尾,只是太過卡通、太長且太講求數大便是美。


多半時候,超級英雄電影要提升一個層級,演員也是重要的一環。這或許不感覺是Norton會多感到驕傲的演出,但至少他還是為相較之前貧乏許多的角色注入了一些個性,Tyler也是同理可證。William Hurt的General Ross感覺玩得很開心,終於有讓他好好發揮一番的機會,只可惜以往十分可靠的Tim Roth在這裡反倒顯得生硬不自然。其他配角多數看過即忘,接近片尾才出現,Tim Blake Nelson的Mr.Blue更是讓人厭煩。唯一比較突出的只有片尾某人的客串,短短幾分鐘的演出便證明了演員層次的不同。


製作上電影也追隨著風格本身的轉變,從一開頭華麗多元的攝影與剪接,轉為片尾快打旋風般的聒噪卻單調。不過至少這次特效有明顯進步-雖然離完美還有一段距離。另外,雖然只是一點枝微末節,但這裡頭褲子的問題終於被認真對待了。


比較有趣的,是其他超級英雄存在的問題。在鋼鐵人引進SHIELD之後,Marvel旗下超級英雄開始意識到彼此互動的議題也越趨明顯。至少,無論是片頭蒙太奇裡的短暫提及、片尾的客串演出、超級士兵戰劑所隱含的意義,皆意味著同一部電影不止一位超級英雄的時代或許準備來臨。這或許會造成非漫畫迷的混淆,但相對也提供對漫畫有些許瞭解的觀眾更多樂趣。


而回到《無敵浩克》本身,這就是一部經典的暑期電影:花俏、吵鬧、無腦但又保證可以提供兩個小時的刺激。當然,這刺激本身不算是極品,相較於前陣子才剛上映的鋼鐵人也還是低了一截,但至少就一部拍攝綠色怪物打爛坦克的動作片而言,這已經是水準以上的作品。

本期焦點-【v.175】 200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