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湯姆漢克斯借《梭哈人生》想說的事
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新片《梭哈人生》,原文A Hologram for the King,意指主角試圖將一套3D立體投影技術銷售給國王的過程,被譽為有如《等待果陀》加《推銷員之死》般,反映美國的經濟現況。以下將帶你完整了解電影與前者經典劇作的關係和影帝借電影想說的事。
電影如果除了動人的情節,還能有深入探討的議題,它就會讓人有更多觀看的樂趣,與引起社會迴響與反思的作用。那麼,由影帝湯姆漢克斯、半印度裔、半英國血統女星莎莉塔喬杜芮主演的電影《梭哈人生》,原文是A Hologram for the King,指片中主角艾倫,試圖將一套3D立體投影技術銷售給國王的過程。這部電影的原著被影帝推崇,甚至翻拍上大螢幕,它的議題與帶動的討論,其實與現今美國社會處境不謀而合。
首先,《等待果陀》是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山繆貝克特的荒謬劇,描述2名在街上流浪的乞丐,在傍晚到一棵樹旁,等待一個名叫果陀的人,兩人等啊等的,為了消磨時間,換穿鞋子、換戴帽子、吵架、討論上吊方法、討論天堂等等,等到了晚上,有個男孩來告訴他們:「果陀今天不來,但是明天會來。」兩人於是又在明天繼續等待果陀。
電影的場景是否與山繆貝克特劇本有些相似?電影《梭哈人生》與《等待果陀》呈現的故事處境有些雷同,在電影中已經一貧如洗的美國商人艾倫,為了東山再起,必須接下遠赴異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銷售任務,試圖將新IT商品賣給國王。不過,這位國王從艾倫抵達後,就完全不見人影,而相關聯絡窗口的負責人也是不見蹤影,艾倫在為他們預備好的沙漠帳蓬內,唯一能作的事就是等待,無止進等待國王或是負責人的出現,日復一日與其他廠商哈拉、狂歡、找酒喝,想到和妻子離婚的場面,想到要唸大學的女兒……..想到他背後不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
艾倫怎麼了?依他的年紀該是事業有成,有一個高階職位,坐在辦公室中開會、下指令,為什麼卻大老遠跑去沙烏地阿拉伯親自銷售,等待一個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的國王?
有「美國戲劇良心」之稱的劇作家亞瑟米勒,寫出最為人稱道的《推銷員之死》,翻拍的電影則由沃克施隆多夫執導、達斯汀霍夫曼主演。影片描述主角威利是一個推銷產品的銷售員,生活在工業繁盛、產品推陳出新的年代,曾經他一度事業走到高峰,但隨著辛苦半生,該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紀,卻逐漸失去過往的客戶,他一直以為只要努力、只要做好、只要繼續追逐遠大夢想,事情總會有起色,卻在嚴苛的競爭市場下處處碰壁,沒有「洞見」的他,最後被後生晚輩開除,生活越來越入不敷出,最後威利在精神上的折磨中不堪負荷,選擇了悲劇性結局。
電影《梭哈人生》的艾倫,辛苦大半生,在走到人生高峰,當上自行車企業董事後,選擇產業外移,看上中國廉價成本與勞力輸出,以為會有更多大把、大把的鈔票能賺進口袋,但是出乎他意料,中國模仿了他的商品,以更低廉的價格販賣,而他的公司業績也開始走向下坡,最後倒閉,也因此債臺高築。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向艾倫提問:「如果能選擇重來,你會怎麼做?」艾倫巧妙迴避了這個問題,「這個很複雜。」艾倫有思考過如果一切重來,怎麼選擇會更好?如何能避免眾口所說的「短視近利」?或許他沒有思考,因此在影片中的結尾,他恍然大悟,過去又重蹈覆轍了一次。
然而《梭哈人生》在往悲劇的路上急轉,讓艾倫選擇了另一條路,遇上了跨文化的愛戀,切下了背上的腫瘤,人宛如新生。電影中他重拾了熱情,銷售任務告一段落後選擇了另一份工作,或許,這對艾倫來說是一個更可能活在當下、符合現在的美國現實,不再做什麼重回人生勝利組的美夢,艾倫改為腳踏實地的生活,抓穩自己目前能做的努力。電影《梭哈人生》借用了《等待果陀》與《推銷員之死》的雷同背景,卻走出不同前者的思維,給出了新的美國夢,一個更貼近現實活在當下的「小確幸」。
相關文章
- 《梭哈人生》推銷員之新生 (2016/06/24)
- 《梭哈人生》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2016/06/22)
- 《梭哈人生》轉彎新生 (2016/06/20)
- 《梭哈人生》人生是自己的,別再怪罪其他人事物了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