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冲天》飛行員背後家的視角


電影《冲天》將格局由國家縮至個人,透過飛行員與他們的愛情,加入後代家屬與曾經歷作戰飛行員的訪談,輔以大量珍貴史料,而在史實的重現上則以動畫表現,抒情生動,尤其是作戰時的驚險激烈,讓人仿若身歷其境,導演靈活交錯的剪接呈現,帶領觀眾輕易地進入故事,時而熱血沸騰、時而細膩動人,深刻的表述出死亡數據背後,那一個個年輕而自由的靈魂,在時代巨輪下的愛與痛。

今年是抗戰結束七十週年,由張釗維執導、第一部描述中華民國空軍的紀錄片《冲天》於此時推出,恰好提醒了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上曾有這麼一群人的付出,換取了中華民國走到現在的力量。不過惋惜的是,導演在映後問答提到,若能再早幾年,也許就能訪問到更多具實際經歷的老兵,留下寶貴的記錄。



於歷史課本上不過是一段段文字,然而國家的劇變,牽連到的是更多人一生的命運,電影《冲天》將格局由國家縮至個人,透過飛行員與他們的愛情,加入後代家屬與曾經歷作戰飛行員的訪談,輔以大量珍貴史料,而在史實的重現上則以動畫表現,抒情生動,尤其是作戰時的驚險激烈,讓人仿若身歷其境,導演靈活交錯的剪接呈現,帶領觀眾輕易地進入故事,時而熱血沸騰、時而細膩動人,深刻的表述出死亡數據背後,那一個個年輕而自由的靈魂,在時代巨輪下的愛與痛。


飛行員的家屬,真的不是人當的



電影主要描繪當時幾個主要飛行員:高志航、劉粹剛、張大飛、陳懷民等,並加入劉粹剛妻子─許希麟、才女林徽因、文學作家齊邦媛等女性的視角。一段註定死別的愛戀,引人椎心之外,也看見愛情的真諦與光輝。劉粹剛對許希麟的熱烈追求,讓人想起同樣描繪飛行員故事的電影《想飛》,懷抱夢想的熱血純情男孩,憑著傻勁與執著打動女孩的心,而這樣的人格特質,也或許正是他們何以能僅憑著心中的一股信念,便一次又一次無所畏懼的面對敵人、衝鋒陷陣。許希麟:「你在天上拼命,我卻躲進防空洞,我覺得這是我倆生命上最大的譏諷。」,一場許希麟親眼觀看劉粹剛與日軍糾纏戰鬥的戲,那極度害怕失去摯愛的焦慮不安,深刻描繪出人們在戰爭面前,束手無策的渺小與無力。



當年戰鬥機飛行員是作戰三軍中陣亡率最高的,平均陣亡率約在50%左右,出去的多是20-30歲的年輕男性,死亡時平均年齡23歲。飛行員張大飛與齊邦媛相互傾心,長期通信,卻不敢開口說一個「愛」字,說出口,可能就害了對方一生,這段壓抑且未能開花結果的愛情,也深深烙印在齊邦媛的心中,並將張大飛寫進她日後創作的文學鉅作【巨流河】中。

飛行員陳懷民與日本航兵高橋憲一同歸於盡後,在殘骸中發現一封高橋憲一未婚妻的信,同樣痛失親人的心情,使得她忍不住提筆寫信給對方,信中一段:「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着的兩個孩,和你此後殘缺淒涼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到貴國去親自見到你,和你共度友愛的生。我盼望有一天讓我們的手互相友愛地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鮮的年輕人的熱情里。我們有理由為這個信念而努力。」哀痛之情不分國界,使得互為敵對的兩人,能因理解而相惜;痛失胞弟的林徽因也這麼寫下了:「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沈默的光榮是你。」


沒有神話般的抗戰英雄,電影中的小人物

描繪戰爭的電影不勝枚舉,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固然使人激動振奮,然而受到戰爭影響的那些小人物的故事,更為真切且值得關注。在日本二戰電影《永遠的0》中,同樣描繪飛行員的故事,卻對日本當時自殺犧牲的神風特攻隊提出質疑,在戰爭時期那樣無私奉獻的愛國氛圍下,大我與小我該如何取捨?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以士兵的妻子為主角,儘管官方已顯示丈夫身亡,瑪蒂德依舊不願相信,並堅持尋找愛人下落,電影藉由戰爭表現出女人對愛情的執念,也呈現出那些士兵眷屬的處境。經典納粹電影《美麗人生》講述被抓到集中營的一對父子,父親為了不想讓兒子童年蒙上陰影,而謊稱這一切都是一場遊戲,始終以樂觀開朗的態度面對一切,讓人感受到在時代悲劇下,小人物充滿良善與愛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



冲天》同樣不強調作戰時的英勇,而真實描繪那些飛行員的故事,輔以戰後家屬們的訪談,這些散佚在時間長河中的歷史片段,透過電影重新彙整,紀錄了無情炮火背後,那每一份切身的心情,也足以讓人感念與紀念。

作者:ju

本期焦點-【v.529】 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