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恐怖片救小命:那些恐怖電影教我們的事
我們從虐殺、魔鬼、怪獸、殭屍、吸血鬼、傳染病、鬼娃等多到數不清的駭人題材中,歸納出萬無一失的恐怖片求生法則,恐怖片就是我們最好的人生教科書,直視恐懼才能戰勝恐懼!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但要是親身經歷惡靈附身、猛鬼騷擾、被變態追殺、殭屍獵捕,很少人還能保住小命繼續活用歷經浩劫後所學到求生知識。
幸好,我們還有恐怖電影。
我們從虐殺、魔鬼、怪獸、殭屍、吸血鬼、傳染病、鬼娃等多到數不清的駭人題材中,歸納出萬無一失的恐怖片求生法則,恐怖片就是我們最好的人生教科書,直視恐懼才能戰勝恐懼!
想活命你得:
1.買房子前先做功課 。
這裡說的不是貨比三家不吃虧,而是要你當看見空間大環境又「幽靜」、房齡稍老但價格低的離奇的房子時,能按耐心中的狂喜,先冷靜的對房子身家歷史深入調查。畢竟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是老祖宗的智慧。檢查一下房子裡是不是有打不開的房間?散發怪味的地下室?房子周邊有沒有小動物的屍體?鄰居有沒有鬼鬼祟祟?房子以前有沒有發生過命案?這都會是你遠離危險的第一步。
你總不會想身背巨額房貸,還得受屋中惡靈折磨、搞的家破人亡吧?
恐怖教材:《厲陰宅》、《康乃狄克鬼屋事件》、《靈動:鬼影實錄》、《鬼哭神號》,族繁不及備載。
2.不要隨便讓陌生人進屋(或是上車)。
這個至理名言其實小時候媽媽就教過你。尤其是在月黑風高、大雨滂沱的夜晚,誰來敲門裝可憐都千萬不要開門,像《美女與野獸》中那種仙女扮成乞丐來測試王子惻隱之心的發生機率微乎其微,反而引狼入室的社會案件才是大宗。
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在1997年所拍攝的歐洲版《大快人心》以及十年後導演本人再度重拍的美國版《大劊人心》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一個平凡的中產家庭在郊區度假,遇上兩個長的白白淨淨上門借蛋的少年,怎知少年邪惡到骨子裡,登門入室大殺特殺甚至還打破第四道牆,邀請觀眾一起凌虐主角。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恐怖教材:《大劊人心》、《當辣妹來敲門》、《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稀人》、《網交陷阱》
3.愛護同學,不要霸凌 。
這個項目是要你舉一反三,細細檢視自己的道德生活。你有沒有做過欺負弱小、傷天害理的惡行呢?如果有的話就要小心了,因為復仇心是很恐怖的,物極必反,弱者也會大反撲。又或者,如果你的惡行惡狀被某個有著超高道德感的怪胎給盯上,《奪魂鋸》的情節也可能會在你身上上演。
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魔女嘉莉》,說的就是一個哀傷的霸凌故事:青春期女孩嘉莉,在家受到宗教狂母親超乎常理的禁慾斯巴達教育,在學校因為初經來潮而被同學嘲笑甚至在舞會上被陷害,最後讓她大爆發使出恐怖超能力,送所有看好戲的人上黃泉路。
今年稍早以網路霸凌為主題的驚悚片《弒訊》,更是讓網路世代的族群看的心慌慌。《弒訊》以僞紀錄片的手法,呈現一個女學生的私密影片被朋友們散播網路,讓她精神崩潰在眾人面前舉槍自盡的悲傷故事,一年後這群「好友」在skype聊天室視訊,卻發現死去的少女也在聊天室中,展開血腥復仇。
好啦好啦,大家相親相愛不是很好嗎?
恐怖教材:《魔女嘉莉》、《弒訊》、《聊天弒》
4.關心周遭的親友,確認他們有無怪異舉止。
承上,不但不能欺負別人,你還要發揮愛心、耐心與基本的觀察力,注意周遭的親友是否有異狀,例如跟你的約會都改到晚上而且還喜歡盯著你的大動脈看、孩子開始談論你看不到的朋友、性情劇變大爆低俗粗口、半夜不睡覺在那走來走去、眼睛佈滿血絲頭髮皮膚還剝落....
總之,很多事是見微知著,防範於未然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的。
恐怖教材:《大法師》、《驅魔》、《鬼玩人》、《探訪》、《我是傳奇》、《鬼宿舍》,族繁不及備載。
5.寧願睡車上,也不要住奇怪的旅館 。
你不會忘記《驚魂記》裡那可憐的女主角吧?旅館主人貝茲明明眼神邪惡、興趣詭異,旅館牆上掛滿動物屍體,她都不放在心上,還有心情進浴室洗澡,結果讓自己電影才演40分鐘就領便當,成為影史上戲份最少的女主角之一。
恐怖電影裡常有主角車在荒郊野外拋錨,只好投靠陰森旅店的情節,說真的,決定check in 之前還是先上Booking.com還是Agoda查一下評價吧,那種查不到資料、門房詭異又沒有其他房客入住的飯店就不要考慮,轉身快跑!
恐怖教材:《驚魂記》、《恐怖旅社》,族繁不及備載。
6.好奇心用在對的地方。
俗話說的好:「好奇心殺死一隻貓」,有求知慾不是錯,錯的是毫無準備的好奇心將會帶來致命後果。
路上奇怪的東西不要撿、半夜屋裡的怪聲音要假裝沒聽到、不要玩碟仙、不要確認殺人魔死了沒(醒醒吧,它們不會死的!)。
如果真的要確認的話,也請務必帶著武器。
恐怖教材:《屍憶》、《碟仙碟仙》、《人型海象》、《月光光心慌慌》,族繁不及備載。
7.遠離以下物品:
長相陰森的古董娃娃、造型特殊的面具、從天而降的黏液、小丑、動物屍體。
如果有任何東西讓你第一眼看了就全身發毛,你都應該馬上把它丟掉,或遠離現場再也不要回到那個地方。
恐怖教材:《安娜貝爾》、《歡迎光臨死亡小鎮》、《異形》、《牠》
8.一群年輕人+荒郊野外=絕對沒好事。
這簡直是虐殺片(Slasher Films)的經典黃金組合,行為受荷爾蒙而不是大腦控制的年輕人,認為死亡還很遙遠,以為自己是橄欖球校隊或是常上健身房就可以跟手持電鋸的冷血人魔對抗,結果當然是哀鴻遍野、血肉糢糊。
恐怖教材:《鬼玩人》、《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詭屋》、《恐怖蠟像館》、《死神魔菇》,族繁不及備載。
9.男女之事放一邊,保命才是要緊。
不得不承認恐怖片對性這件事似乎抱著抗拒的態度,這類電影雖然經常展現大量的情色內容,但到最後享受性愛的人不論男女都必須死。還記得衛斯克來文《驚聲尖叫》中那個恐怖片影癡蘭迪嗎?在這部談論恐怖片的恐怖片中,蘭迪早就開門見山說「只有處女能活下來」的恐怖公式,雖來這部片最後反其道而行,但其他的慾男慾女可能就沒這麼好運了。
恐怖教材:《驚聲尖叫》,族繁不及備載。
10. 對自然心存畏懼。
當你望著大海,讚嘆景色之壯麗動人時,是否也曾因為一望無際的海景而感到一絲絲的不安呢?你不孤單,因為自然本當就該使人害怕。有太多人類還未知的生物在這星球上生存,你永遠不知道牠們何時會出來說Hi,或是像是希區考克《鳥》一樣,平常習以為常的動物突然沒來由的抓狂、殘忍攻擊人類。科技的發達讓我們以為人定就一定能勝天,污染環境、虐殺動物樣樣來,最後就是引來極端的反撲,自食惡果。
恐怖教材:《大白鯊》、《魔山》、《鳥》、《侏羅紀公園》、《血肉森林》、《哥吉拉》,族繁不及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