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經典劇集《馴悍記》- 性轉也救不了的劇本
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塑造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這就讓人好奇,在什麼樣情況下,二十多歲初到倫敦的莎士比亞會寫下《馴悍記》這樣對女性充滿凌辱與貶抑的喜劇。
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塑造過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馬克白》實質掌握主控地位的Lady Macbeth,《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實際上的唯一主角Cleopatra,《理查三世》Queen Margaret的詛咒貫穿全劇,她們都是莎翁筆下獨當一面的女性,也往往都比她們的配偶更加聰慧傑出,於是這就更讓人好奇,在什麼樣情況下,二十多歲初到倫敦的莎士比亞會寫下《馴悍記》這樣對女性充滿凌辱與貶抑的所謂喜劇。
四百多年來,許多人對這個劇本提出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是頌讚極端父權主義,有人認為是諷刺父權主義,有人認為這是描寫婚姻中的權力分配,當然如果你夠誠實地去看這個劇本,無論莎士比亞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都不可能為Petruchio的行為找到真正的解套。而整齣戲以喜劇定位,雖多少帶著初出茅蘆的莎翁對倫敦權貴與男性觀眾口味的討好,卻也已經能初窺莎士比亞喜歡在自己作品中安放極端矛盾的論述,讓後世無數不同版本去闡述屬於自己的答案。
四百多年來,許多人對《馴悍記》劇本提出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是頌讚極端父權主義,有人認為是諷刺父權主義。圖為性轉版《馴悍記》兩位主角,女版彼圖奇奧與男版凱特
《馴悍記》的主要故事在原劇本中其實是一場戲中戲,或許某程度來說合理化了一些過於瘋狂的橋段,但其故事主軸依然足以讓人坐立難安,一個女人因不符合傳統社會的框架而被歸類為悍婦,一個男人為錢財而來求婚,又在婚後凌虐妻子,最終將悍婦馴化為符合男人期待的小綿羊。這樣的劇情,無論什麼版本,無論後世學者如何拼命試圖為其合理化,都讓觀眾很難吞下去。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2019年推出的性轉版《馴悍記 莎翁經典劇集》,將背景轉換成母系社會,Katherine由男演員Joseph Arkley飾演,虐妻的Petruchio改由女演員Claire Price出演Petruchia。然而,性轉是否就真的成了這齣戲的解藥?
《馴悍記》無論由男性或女性掌權,這個故事都讓人不舒服
事實上RSC的性轉設置證明了《馴悍記》的劇本核心不僅僅在於父權的至高無上,無論由男性或女性掌權,這個故事都讓人不舒服,整個故事的重點其實在於「足以凌駕他人人身自由的權力」所帶來的不安。而RSC這個版本的表現則是相當失敗的,除了原劇本框架下性轉的可看性不足,更重要的是Joseph Arkley的Katherine在現代觀眾面前對這齣戲的合理化失敗至極。《馴悍記》要能夠讓人勉強同意Petruchia中後段的虐夫,唯一條件恐怕是Katherine真的失控病態到需要極端手法治療,而在這個點上,Joseph因過度強調男性在母系社會中被壓制的優柔,而錯失了對Katherine狂暴的詮釋,他選擇成為一個只是嘴上尖酸刻薄了點,實際上卻還是能算溫柔婉約的Kate,那麼Petruchia後續的行為就再也沒有任何正當性可言。
整齣戲最後結束在Kate被調教成了唯一無條件順從妻子的好丈夫,並發表了一長串男子是如何依附女子而生,而順從又是如何理所應當的高談闊論,儘管整段論述脫胎自聖經「妻子當順服丈夫」的教訓,卻完全忽略了後面「丈夫當愛妻子」的對應,《馴悍記》整齣戲所見是一個性別完全凌駕於另一個性別的權力濫用,夫妻關係成了一種赤裸裸的權力爭奪,具有社會話語權與經濟宰制力的一方獲得絕對主動,並得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另一半的臣服,聽起來或許讓現代觀眾非常不悅,但又有誰能說莎士比亞不是真正看透了婚姻浪漫外表下權力結構的真相呢?而真相,總是讓人不怎麼高興。《馴悍記》所闡述的或許是戲劇更深一層的意義,一齣好戲不一定能取悅觀眾,卻一定能讓觀眾看清更多表象下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