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莎翁經典劇集《第十二夜》:復古與性轉的完美掌控


馬克勞倫斯2002年在莎士比亞環球劇場首演的全男版《第十二夜:莎翁經典劇集》,一直是近代莎劇表演中讓業內評論不斷提及的經典之作。2013年拍攝版裡,莎翁喜劇最原汁原味的魅力、馬克勞倫斯之所以為英國首屈一指莎劇演員的說服力,都得到最完美的呈現。

馬克勞倫斯(Mark Rylance) 2002年在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首演的全男版《第十二夜:莎翁經典劇集》,2012-2013年在倫敦重現,2013-2014年進駐百老匯,這個製作一直是近代莎劇表演中讓業內評論不斷提及的經典之作,在2013年的拍攝版裡,Shakespeare’s Globe的獨特、莎翁喜劇最原汁原味的魅力、馬克勞倫斯之所以為英國首屈一指莎劇演員的說服力,都得到最完美的呈現。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亞相當受歡迎的喜劇作品,故事講述一對長相極為相似的雙胞胎兄妹因海難失散,妹妹薇奧拉(Viola)為緬懷哥哥而女扮男裝,卻被貴族女孩奧莉薇亞(Olivia)一見鍾情,進而鬧出的各種笑話。除此之外,奧莉薇亞(Olivia)嚴肅古板的管家馬伏里奧(Malvolio)被惡整的支線也是這齣戲的另一看點。


整個故事的笑料核心本就在於性別的模糊切換,而在莎士比亞的時代,由於女人是不能夠登台演出的,所有女性角色都由男演員反串,在《第十二夜》這樣男男女女交互切換的故事架構下,可以想見由男演員反串演出的女角在戲中再反串成男角,是一個多麼讓觀眾暈頭轉向的笑點集合。而這也是2002年,現有記錄中所顯示《第十二夜》首次演出的400年後,馬克勞倫斯與導演提姆卡羅(Tim Carroll)刻意使用莎士比亞時代的全男版,在這個原劇場的復原品裡,再次演出《第十二夜》的用意相較於莎翁時代的觀眾,現代觀眾對於全男版可能不一定習慣,尤其劇中女角都以白面登場,劇照上看起來實在不太吸引人。然而這也是男(女?)主角馬克勞倫斯最讓人驚嘆的部分,他的奧莉薇亞在登場三分鐘內立即讓觀眾為之折服,這絕對是筆者所看過最有女人味的奧莉薇亞,完勝幾乎所有演過這個角色的女演員,舉手投足,顧盼流轉間,真是將奧莉薇亞的嬌羞、忐忑、春心蕩漾、矛盾無措、柔弱卻又為愛勇敢全都演到骨子裡去了!儘管傳統上《第十二夜》的主要焦點其實完全不是奧莉薇亞,但馬克勞倫斯以五十多歲的年紀毫無違和地詮釋了這個貴族少女,以演技超越性別年齡的框架,輕而易舉成了全場的核心人物。此外,馬克勞倫斯更讓人享受的是他的莎士比亞口條,許多相對拗口的台詞,從他嘴裡說出來就宛如行雲流水,自然而不做作,這也是馬克勞倫斯多年來在莎劇領域的優勢,無論男角女角,無論喜劇悲劇,他的說話方式總是能夠很貼近觀眾,讓莎士比亞不再艱深遙遠。


本製作的另一位明星演員史蒂芬弗雷(Stephen Fry)所飾演的管家馬伏里奧則相對不夠出色,或許是馬克勞倫斯的奧莉薇亞太搶鋒頭,也或許是史蒂芬弗雷在莎劇乃至舞台劇的經驗都遠不如馬克勞倫斯,本應成為本劇另一主線的馬伏里奧顯得較為平淡無奇,主要問題在於前期對馬伏里奧裝腔作勢一板一眼刻劃得不夠入味,導致後半段的喜劇效果無法突出,再加上歷史上出色的馬伏里奧實在不勝枚舉,史蒂芬弗雷的表現相較之下就不夠亮眼。


2013年的Globe錄影版除了出色的卡司陣容,也捕捉了Shakespeare’s Globe的傳統與特色,這個特殊的劇場總是被形容為有獨特的魔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莎士比亞的年代,一窺舞台劇最原始最純粹的風貌。這座坐落於倫敦南岸的環形劇場是歷史上相近位址的第三座復刻品,第一座就是莎士比亞時代演出的劇院,毀於火災;第二座於隔年重建,僅維持30年便於17世紀中旬拆毀;這第三座復刻品是在1997年重建完成,馬克勞倫斯便是這座劇場的第一位藝術總監(已於2005年交棒),奠定了今日Shakespeare’s Globe的表演型態,他的妻子克萊爾範卡朋(Claire van Kampen)直到今日都還是Globe的音樂總監,觀眾在演出中聽到的音樂多半出於這位太座的手筆。

Shakespeare’s Globe的戶外演出有多項獨一無二的傳統特色。由於是少見的戶外場地,太陽、大雨、大風或呼嘯而過的飛機總是出奇不意地與演員上演對手戲;這也是極少數演員在台上能夠清楚看見觀眾並與觀眾隨興互動的場地,在這次的《第十二夜》演出中可以清楚聽到,在很多段落,觀眾的反應都誘發台上演員的即興互動,喜劇也因此在這樣的場地裡能夠得到更好的表現,馬克勞倫斯那句很經典的「Malvoli…OH!」在一般劇院裡可能就收不到如此好的效果。

Globe同時也是一座極為講究復古的劇場,在今日劇場界總是比較傾向於現代化莎劇的時刻,Globe多數時候依然堅持古裝登場,也由於木造舞台的主場景幾乎不能移動或變出其他科技新花樣,演員的表演因而成為每個製作最核心的看點。除此之外,堅持現場演奏、部分製作設有舞台區觀眾席(在本製作中,舞台二樓只有中間是樂手,舞台兩邊坐的都是觀眾)、堅持中心廣場五鎊站票區、堅持伊莉莎白時代的樂器與音樂風格、無論喜劇悲劇最後一定讓全體演員以Elizabethan Dance的舞蹈方式謝幕等等,都是Shakespeare’s Globe穿越時空的魔力來源。

2013年Globe全男版的《第十二夜》是劇場魅力的最好證明,馬克勞倫斯再一次讓觀眾明白,演技所能夠超越的藩籬沒有極限,在這樣的場地看這樣的演出,總是會讓觀眾不自禁的想,這樣一齣充滿歡笑與微言大義的喜劇,400多年前首演之時,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樣貌?或許在某些瞬間,我們與400多年前的人們在同樣的場地,看見了同樣的人性,分享了同樣的歡笑,而這正是每個老劇新演的魅力所在。

本期焦點-【v.701】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