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坎城71:影展得獎結果(下)
從這次得獎結果來看,坎城主競賽評審團因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影片的品味不盡相同,彼此經歷過很大的拉扯,才選出這樣一份多數評審都得以接受的名單,《小偷家族》或許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脫穎而出,最佳劇本則由兩部片並列,還多頒發了金棕櫚特別獎。
最佳導演獎由波蘭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拿下,《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以唯美的黑白攝影、1:1.33趨近正方形的鏡頭比例,在不到90分鐘的片長,導演以洗煉的鏡頭語言,拍出了二次戰後的動盪時代中,一對男女之間分和來去、動人揪心的愛情故事。從波蘭農村到花都巴黎,從黨國歌曲唱到爵士樂章,社會現實是如此真切,愛情註定受到命運擺弄。帕威帕利科斯基再度以獨特的敘事風格,展現其過人的才華。
最佳劇本獎則由義大利的《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和伊朗的《三張面孔》(Three Faces)並列。《幸福的拉札洛》是《蜂蜜之夏》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的新作,拉札洛是義大利鄉下一名煙草地主家的僕人,無論如何被使喚,他都甘之如飴,純真宛如天使,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卻改變了他的生命。艾莉絲羅爾瓦雀承襲了義大利農村寫實主義,又添入魔幻元素,以超16釐米拍攝散發出的自然詩意,塑造了她電影獨一無二的氣質,更呈現了從純樸鄉村生活到現代化城市變遷的現實與失落,充滿人文關懷,僅得到最佳劇本似乎有點被低估。賈法潘納希在《三張面孔》中演出自己,還請來伊朗女演員貝納絲賈法里(Behnaz Jafari),兩人為了尋找一名在手機影片中疑似自殺的女孩,拋下片場的工作一路來到深山裡,反映女性──尤其是身為女演員在伊朗的處境,呈現不同時代女性的樣貌。賈法潘納希持續被軟禁在伊朗,即便坎城影展努力奔走,依然無法向伊朗政府取得讓他出國參展的允許。
艾莉絲羅爾瓦雀的《幸福的拉札洛》,與賈法潘納希的《三張面孔》並列最佳劇本
最佳男演員不負眾望由《犬人》(Dogman)的馬切羅馮堤奪得,這是義大利導演馬歐賈洛尼繼《罪惡之城無蛾摩拉》、《盧哥來唬秀》、《異色童話集》再度入選正式競賽,這回帶來一齣黑色犯罪電影,講述一位狗狗美容師意外捲入朋友的犯罪事件的復仇故事。馬切羅馮堤有著矮小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型,將原本溫和的狗狗美容師,後來性格轉變、決意復仇的複雜心理變化,詮釋得絲絲入扣。他僅演出五部電影就獲此殊榮,片中的狗演員(吉娃娃)更拿下狗狗金棕櫚獎,堪稱平均演技最強大的一部片。
《犬人》男主角馬切羅馮堤
最佳女演員頒給《小傢伙》(Ayka)的莎默耶斯雅莫娃,成為哈薩克史上第一位坎城影后。這部神祕的影片在最後一刻擠進正式競賽,並被安排在所有競賽片的最後放映,就連前幾天的市場展也無法看到,因為影片尚未完成。曾以《圖班嫁給我》獲一種注目大獎的哈薩克導演賽吉德沃茲佛,將鏡頭緊緊跟隨女主角,剛生產完的她拋下嬰兒逃出醫院,為了籌錢還債在莫斯科大雪紛飛的街頭四處奔走,大量的近身跟拍與特寫鏡頭,頗具達頓兄弟的風格。莎默耶斯雅莫娃吃重的戲份和內心掙扎的深刻演出,實至名歸。
哈薩克女星莎默耶斯雅莫娃以《小傢伙》成為影后
金攝影機獎由一種注目單元的《Girl》脫穎而出,講述一心想成為芭蕾舞者的男孩,在等待變性的過程中內心的煎熬。來自比利時的導演盧卡斯杜翁(Lukas Dhont)帥氣的外表被譽為新一代的札維耶多藍,16歲的維克多博斯特(Victor Polster)細膩的演技更令人驚呼連連。本片更連續拿下一種注目最佳表演獎、影評人費比西獎和酷兒金棕櫚獎。
李滄東睽違多的新作《燃燒烈愛》(Burning),在Screen獲得3.8的超高分,打破前年《顛父人生》締造的紀錄。可惜這部片的命運與《顛父人生》相同,最後僅得到影評人費比西獎,無法在正式獎項再下一城。《燃燒烈愛》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片小說《象的消失》(又譯《燒榖倉》),由劉亞仁、史蒂芬元和全鍾淑演出,三人有著微妙的三角關係。在神祕懸疑的氛圍下,也帶出社會階級、貧富差距問題,以及年輕人對於未來的無助與憤怒。
李滄東的《燃燒烈愛》獲得Screen史上最高分,卻未獲獎
迎來嶄新氣象的71屆坎城影展,在選片上做出了一些調整,不向明星名導靠攏,回歸到創作本身,儘管不若以往星光閃耀,人潮似乎稍有減少,但是影片整體素質平均,佳作不少,獲得多數媒體及影評人的正面評價。從得獎結果來看,評審團亦坦言因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影片的品味不盡相同,彼此經歷過很大的拉扯,才選出這樣一份多數評審都得以接受的名單,《小偷家族》或許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脫穎而出,最佳劇本則由兩部片並列,還多頒發了金棕櫚特別獎。而《黑色黨徒》獲得大獎,意味著政治議題的取勝,凌駕了影片本身的藝術價值。同樣是因為議題而出線的競賽片《太陽之女》(Girls of the Sun),由依娃于松(Eva Husson)執導,講述女記者前往戰亂之地採訪庫德族女性反抗軍的故事,在首映時更號召了眾多女性電影工作者一起踏上紅毯,蔚為話題,電影本身卻因太過煽情,評價不佳。而女性評審團主席,再加上超過一半的女性評審成員,並未再次締造女導演拿下金棕櫚獎的紀錄,但娜迪拉巴琪和艾莉絲羅爾瓦雀的獲獎,也算是對今年一再強調的女性議題有所回應。
凱特布蘭琪說:「我們是來選擇電影,而非評判。」或許就可以說明了這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