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師父》武以德為先,術以心為本


對大時代語境的描述鞭辟入裡,更讓人著迷的是徐導本身對武術歷史,跟地方文化的深刻研究而撰寫的人物如此生動、入勝。除了武之外,武俠世界更重視的是武德與心術,這樣黑白分明、樹立大是大非的世界,不正是我們這個世道所闕乏的美好想望嘛?

陳識是南方詠春拳的唯一傳人,他身負「南拳北傳」的使命,孤身前往民初時武術的重鎮,天津,要在那邊開武館,發揚詠春。
那時的天津龍蛇混雜,武館林立,各據一方,互相抗衡,有著獨特的「江湖文化」;另一方面,那裡是各國租界、領事館的聚集地,各國勢力也暗潮洶湧;同時也是軍閥靚覦、必爭之地;最後,還有天津港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所有族群都互相監視、制衡著,肅冷的氣氛維持著某種動態的恐怖平衡。

陳識到了天津,自然要先拜碼頭,會過武術界的扛霸子,鄭老大。鄭老大向陳識解說了當時天津武館分佈的狀況,以及要在天津開宗立派的各種關隘與津要;天津有著自己的文化,尤其是北方第一個接觸西洋文明入侵的海港城市,一方面她得廣納各國的歧異,另一方面,還得將華夏文明給站穩了,尤其武館象徵了中華文明的傳統標誌,更是一塊不得不扛起的沈重招牌;因此要在天津開武館,不是只靠「能打」跟「真工夫」就成的,更要通曉的是天津的特有的文化特色以及社會結構導致的各方政治角力!


鄭老大是武林的總舵手,要能服服貼貼安撫各個階層以及武林中人,自然思慮周全,政治頭腦清晰。因為陳識不能自己出來打,所以他得選一個天津的徒弟,教會了徒弟,讓徒弟去各個武館踢館,只要連踢了八家,武術界便會推派鄭老大出來作最後的「把關人」,鄭老大年事已高,打算在引退前「漂亮地贏一場」,然後風光引退,因此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比武!

陳識按照鄭老大的指點,在天津娶了個女服務生,隱身在鄉下,假裝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實則暗暗教著自己收的徒弟去踢館,但是江湖險惡,即使人謀再怎麼盤算,也算不出詭譎局勢中的其他變數,因此陳識與徒弟最後雙雙陷入了軍閥與武館間的權力遊戲中,原本開枝散業的志業變成了攸關生死的垂危抗爭……


本片是改編自當前中國最紅的武俠小說家徐皓峰的短篇小說「刀背藏身」,並且由徐皓峰自己擔任編劇以及導演,光擔任這兩樣職務似乎不算特別突出,最特別的是,他還是本片的「武術指導」!這就真非常人能及的了!(並且在52屆的金馬獎獲得最佳動作指導的殊榮。)另外,徐皓峰本身也是「一代宗師」的編劇以及「道士下山」的作者!目前還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教,可說能文能武,集各種才華於一身。

徐導出生武術世家,家裡長輩有形意拳的嫡傳門人,這也讓他自小習武,並且耳濡目染各種「武風」與「江湖軼聞」,更樹立了他獨到的「武林觀」。

本片去年在內地上映,也引起一波討論熱潮,不過評價有點兩極,雖然大多數是褒揚的,但也有少數認為少了武俠片慣見的的飛簷走壁的動作場面。不過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算是今年上半年看過最激賞的華語片!因此在這邊大力推薦一下。


因為沒看過徐導的小說,姑且只能從他的電影作品來切入討論。從「一代宗師」、「箭士柳白猿」、「道士下山」,再到「師父」,描寫的都是民初的「武林」、「江湖」,這是比較特別的時代背景,因為傳統我們認知的武俠片,似乎都是「構築」在清朝(連清朝的武俠片都算少了,『書劍恩仇錄』算其一吧;『黃飛鴻』則是最紅火的清朝武俠片了),甚或明朝以前,我以前從未細究其原因(尤其我也不是武俠小說迷,所以見解可能有偏差),但從現在的理解,我猜可能是那些久遠的時代的「想像空間」可以多些,更好發揮。畢竟越靠近近代,大抵上已經有關於武術真正樣貌的記述了,那些「飛簷走壁」、「隔空取物」、「隔山打牛」等神話般的武術境界,大概比較有杜撰與想像的空間。

後來因為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練家子的崛起,讓中國類型電影除了武俠片外,還多了一種武術動作片(也多是清末民初的背景,像『霍元甲』、『馬永貞』、『葉問』等等),就是他們基本上是以真正的拳腳功夫為主,沒有什麼「草上飛」等玄而又玄的武術場面,武術片的流行多少也跟這種片型比武俠片更容易為世界範圍內的『動作片』影迷所接受有關(武術動作片是銷往亞歐美等非華語地區最無不利也最大宗的華語片型)。


武俠片發展至「臥虎藏龍」大概算是一個高峰了,不管是對華人武俠文化的儒道詮釋,還是對西方來說神秘異彩的武俠世界的奇觀展現,算是集大成之作。21世紀似乎無有出其右的武俠片問世了。

直到了徐皓峰的幾部武術片的問世,重新打開了武俠世界的新扉頁!內地稱徐皓峰的小說為「武俠紀實小說」,也就是說他塑造(或說還原)的是真實的武林世界!所以他執導的兩部電影「箭士柳白猿」跟「師父」(另一部『倭寇的蹤跡』我還沒看過)都讓武術動作簡化到真實世界會看到的武打動作,而且似乎都是有「學理」依據的動作設計!這也形成了徐導強烈的個人風格,可以說他個人真的是21世紀武俠世界的「一代宗師」!(實話是,如果光看這兩部片的武打動作,其實很難吸引人去看徐導的電影,但若是排除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從一開始就抱著開放的心態,會很容易融入徐導建構的武俠世界,有血有肉有淚,很迷人的。)


在徐導的幾部電影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武林不單純只是以武術見真章了,更多的是江湖、社會、政治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尤其是新、舊社會的衝擊對武林的傷害更大;民初,正好是這樣一個文化維谷之境,一邊是急著擁抱西方文明與船堅砲利的知識份子跟政治人物,提倡西方科學精神,另一邊則是積極想保有自身文化傳統的武林中人,但即使在武林中,也難免有著因黨派、勢力的角力而產生的分歧與勾心鬥角,所以我們看到一個逐步在崩壞的武林(四部片皆然),日漸在銷蝕的武術傳統:君臣已無,師父與徒弟也不再維持著那樣「烏托邦」式的如父如子的關係了,幾乎每部片中都有弟子挑戰師父,要藉著打倒師父而上位的橋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徐導建構了一個萬分險惡的江湖,險惡的除了當時的社會氛圍,更是那個時代的人心、人性呀!

看到這裡,我不免又要聯想到,這個描述何其熟悉呀!把武術兩個字拿掉,完全可以套用在21世紀過度擁抱資本主義的中國社會呀!!難道這不是另一個關於21世紀中國資本「江湖」的「預言」或「側寫」嘛??

大家都急於出頭,闖出名號,即使得「欺師滅祖」(何況大多是無師無祖的文革後代!),再所不惜!「武林」(真的是武德喪失,僅以金權、暴力對峙、稱霸的武力叢林)以出名、權力以及金錢為榮耀,為圭臬!


身在這個江湖中的人該如何自處呢?

除了對大時代語境的描述鞭辟入裡,更讓人著迷的是徐導本身對武術歷史跟地方文化的深刻研究而撰寫的人物如此生動、入勝。「師父」片中對天津人的獨特性格的描摹成為本片獨有的文化基因,比如:天津女兒不外嫁,天津長子特別獨立,這些頗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讓人看的「津津」有味(真的是天津的味道)!我想再過些時日,本片對天津特有的文化敘述會成為某種堪入「文史資料」的地方誌吧!而這樣獨特的在地文化也正在流失中呢!

最後,不得不回到華人永遠擺脫不了的武俠世界,武俠之迷人,除了他大開了我們的腦洞,讓我們足以馳騁在各種「可能」的想像空間中,我想更迷人的是一種相對保存完美的「華夏文化基因」,類似某種華人共同的「烏托邦」記憶,因為武俠世界永遠邪不勝正,永遠有志者事竟成,永遠褒揚俠義與道義,永遠有祖有宗有術有道。武術武術,除了武之外,武俠世界更重視的是武德與心術:「武以德為先,術以心為本呀」!這樣黑白分明、樹立大是大非的世界,不正是我們這個世道所闕乏的美好想望嘛?

作者:Rady 【Rady to be…】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54】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