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居住正義》若能背棄輸家投向贏家,做不做?


《居住正義》設計很有意思的地方,正是主角(前蜘蛛人,安德魯加菲)兩個面向都體驗過,他得要選擇他要站哪一邊,當你是屬於所謂的輸家時,很容易和輸家都站在一起,連結起來對抗「贏家」,可是當你有機會成為贏家時,你要不要脫離輸家?

居住正義》拍出來已經有好一陣子了,這部片子的題材,是很值得思考的,不一定用在房屋的問題上,人生中許許多多的事情也都會有著類似的情況。

相信大家多少會看過類似什麼居民被趕出房子之類的新聞吧?或許只是瞄了一眼,或許只覺得付不出錢或是違建所以被趕好像也很正常?當我們自己是住得很安穩且不用擔心這些事情的時候,即使有些同情,但老實說可能真的很難去同理看待那些失去家的人。

而《居住正義》一開始就用一個建築工人(前蜘蛛人,安德魯加菲〔Andrew Garfield〕)的故事切入,他認真工作,但就因為大環境的經濟,做了白工,沒拿到工資,繳不出房貸,房子就變成銀行所有,房仲和警察來趕他們出家門的時候,拍得還蠻有真實感,真的會讓人感受到如果你住在一個地方一輩子,卻突然有人要逼你只有兩分鐘收個東西就要離開,你怎麼苦苦相求也沒辦法通融,不論你有多少苦衷,規定就是得要執行…那心急,那拉扯,那無助,身邊還有不知所措的家人…



規定存在的確有它的道理的,也不可能因為屋主可憐就網開一面,可是《居住正義》會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事,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出狀況的那個時代,有許多的人因為房貸的問題失去房子,《居住正義》先讓我們跟著主角體會如果是一個這樣子的家庭,會有多麼的不願,帶著多少情緒與煩燥,孩子或許不能體會爸爸的壓力,但他也不想離開他的房間、他的學校、他的朋友…。

然後,主角卻有機會為房仲工作,漸漸學習到了如何在這樣的產業中賺錢,且是很多的錢。電影的角度轉向了另一方。這樣的工作不道德嗎?但執行規定總是有人要做,你不做也有人做,它的確是要扮黑臉,也很容易成為居民出氣的對象,只是當你換了一方,似乎也開始可以了解,這只是一份賺錢工作,又不是殺人放火,並不是你要趕走這些人,你是在幫公司和政府執行而已。

不過,《居住正義》設計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正是在於主角兩個面向都體驗過,他得要選擇他要站哪一邊,道德告訴他應該要討厭這些房仲,可是他有家室,他需要錢,他需要過生活,若要排出先後順序,自己家人幸福,還是比別人家人幸福更重要不是嗎?這是自私嗎?或許是一種無奈?就像他的老闆說的,一百個人中只要一個人能上方舟,其他會溺死的時候,你會讓別人還是自己上?當你是屬於所謂的輸家時,很容易和輸家都站在一起,連結起來對抗「贏家」,可是當你有機會成為贏家時,你要不要脫離輸家?別忘了附帶條件,當贏家你還可以有錢,好好照顧你的家人,當輸家是會無家可歸的。



可是,《居住正義》又再丟出一個難題,就是主角要面對去驅逐他認識的人,且這些人還跟他住在附近,隨時對他跟家人充滿敵意。家人對於他這種為家人好的方式無法諒解,同時,隨著參與越來越多公司事務,也開始看到為了錢真的要跟良心妥協的地方,讓掙扎更進一步。

居住正義》說的就是這些人間的故事,很多部分是內心戲,但不會有距離,很容易進入,對於房貸的專業知識理解多,會更看得懂經紀人如何從中獲利,就算真的無法理解,只知道他們是在賺大錢,也一樣可以看人性的部分。

看這樣的電影可以想很多,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事情都會有不同立場,不見得有絕對的對錯,或是說完全的公平也實在不可能達到,而且通常你處在哪一邊就會從那一邊思考,很難真正去了解另一方,或是就算了解也無法有所為。



演的很棒,劇本在很多人的反應及情緒上也夠有說服力,當然,這種現實的電影看完並不是開心或溫暖的,而是複雜的,人生大部分狀況的確不會有皆大歡喜的結果,現實上,連幾家歡樂幾家愁都已經算好了。

看這類電影可能會需要看完有空間可以沉澱一下。不是屬於娛樂,但也不會跟一般觀眾很有距離,喜歡看這種人性思考的朋友可以考慮看看。

本期焦點-【v.546】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