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聖母峰》導引指南 ,觀影前您必須知道的事實


截至2015年為止,回顧因攀登世界屋脊而喪生的人數已超過250人,而於今年上映的《聖母峰》便是以1996年發生的山難為故事藍本。這起山難總共奪走了8條人命

「為什麼要爬聖母峰?」

「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s there.)


到底聖母峰有什麼樣的魅力?促使一群為山癡迷的人們為了她而失去性命?也許正如1924年攀登聖母峰失蹤(註1)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所言,因為山就在那兒。也正因為登山運動滿足了人類挑戰極限的慾望,以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挑戰聖母峰攻頂這個危險又迷人的活動,每年參與攻頂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截至今年(2015年)為止,回顧因攀登世界屋脊而喪生的人數已超過250人,而於今年上映的《聖母峰》(Everest)便是以1996年發生的山難為故事藍本。這起山難總共奪走了8條人命。

這起山難發生的來龍去脈已有許多相關著作紀錄,其中包括了「冒險顧問」(Adventure Consultants)登頂隊裡的倖存者—「戶外」雜誌(Outdoor Magazine)記者喬恩克拉克(Jon Krakauer)所著《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最為知名。雖然克拉克的《聖母峰之死》一書最廣為人知,但內容被人認為十分偏頗,因此另一名山難倖存者—阿納托利波克里夫(俄羅斯籍登山家,當年屬山痴(Mountain Madness)登頂隊成員)與G維斯頓得偉(G. Weston DeWalt)合著的《攀登》(The Climb)反駁了克拉克的著作。此外,當年台灣登頂隊的領隊—高銘和也著有《九死一生》一書紀錄了當年他在山上遭遇暴風雪的過程,以及山痴登頂隊另一位女成員—Lene Gammelgaard所著作的《攀登高峰》(Climb High)也記錄了這起山難事件。

然而,究竟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讀者們可以從許多實體書籍窺知一二,但對於這個陌生的地區相信許多人也是非常不熟悉。尤其是各個山頂的相對位置,以及如何登山、電影裡提到的基地營區到底在哪,就讓本篇內容為您整理吧!


聖母峰位置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聖母峰位於尼泊爾以及中國西藏的邊界,尼泊爾的東方,海拔約8,848公尺(2014年雪崩事件發生後的測量高度),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其中一個峰頂。若要提到聖母峰為世界第一高峰,同屬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世界第四高峰,則是位於聖母峰東南方的洛子峰(Lohotse),海拔約8,516公尺。而世界第二高峰的K2,則是位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邊界,海拔約8,611公尺;第三高峰的干城章嘉峰(或稱金城章嘉峰,Kanchenjunga)則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界,海拔約8,586公尺。


聖母峰區域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若要攀爬聖母峰,登山者可由15條攀爬路線攻頂。其中最普通也最多人攀爬的路線,便是由尼泊爾方,聖母峰的西南側坤布冰河(Khumbu Glacier)坡面往上攀登。這種路線則被稱之為「南面攀登路線」(South Col to the Balcony)。登山收費依據攀爬路線的不同,價格高低不一。若選擇上述的「南面攀登路線」,收費大約為25,000元美金不等,人數若達7人則有折扣,總共約70,000美金。登山申請為一次兩年為期限,若是取消也不會退費。另外,根據尼泊爾的入山規定,必須年滿16歲才能進山,中國方面也規定18~60歲之間的年齡限制。最常見的前往路線,登山客一般會搭乘小型飛機或直升機,抵達尼泊爾的盧克拉(Lukla)機場,並從盧克拉登山口(也就是在電影中看到繫滿布條的吊橋)步行通往聖母峰基地營的登山小徑。

聖母峰攀登路線簡介:(Alanarnette.com網站)
http://www.alanarnette.com/everest/everestsouthroutes.php

聖母峰攀登收費一覽簡介:(Alanarnette.com網站)
http://www.alanarnette.com/blog/2014/12/15/everest-2014-cost-climb-everest/

沿著登山小徑沿途可經過許多非常有特色的尼泊爾小鎮,在小徑的最北端則是一個名為高樂雪(Gorak Shep)的小鎮,是在進入聖母峰登山區最後一個有永久建築的聚落。從高樂雪再繼續沿著坤布冰河往西北方向前進約4公里,則可抵達海拔5,270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事實上,聖母峰基地營更有兩處,分別位於聖母峰北側,即中國西藏方,以及本文提到的聖母峰南側,即尼泊爾方。而南側的基地營是最熱門的據點,營地內提供了各式各樣補給設施,同時也設立了遇難者紀念碑供人憑弔。

要從最上方的四號營攀攻聖母峰頂路程大約是10公里,一般所花費時間大約在6到9小時不等。由於高低落差相當大,登山者並非一次性攀爬,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體能訓練以及高度適應,避免高山症或失溫、缺氧等危險。從基地營出發,經過坤布冰瀑(Khumbu Fall)(也就是電影中需要行走鋁梯的地方)即可抵達位於海拔6,035公尺的一號營,再往上攀登則依序抵達海拔6,474公尺的二號營以及海拔7,158公尺的三號營。而若要再往上攀登至海拔7,906公尺的四號營,則越靠近所謂的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死亡區域」(Death Zone),人體將開始不能離開氧氣瓶,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膚在幾分鐘內開始壞死,其他生理反應則出現嘔吐、頭痛、呼吸急促、心慌、眼花、嗜睡等症狀。



聖母峰頂區域西南側鳥瞰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也因為四號營以上的死亡區域十分危險,若要攻頂便需要急上急下,三到四步停下調整呼吸,同時更必須遵守「下午兩點原則」,即若是在下午兩點前無法攻頂,不管任何理由都必須回頭下山。若從四號營往上攀登,登山者將進入非常有名的希拉瑞台階(Hillary Step),是以1953年第一位攻頂成功的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Edmund Percival Hillary)之名命名。這個台階實為聖母峰頂東南側的一個帶狀斷崖,只有一條繩索安裝在山壁上,因此每次只能一個人通行。也因此1996年5月10日當日如電影描述的情況,共有包括「冒險顧問」登山隊、「山痴」登山隊、台灣登山隊以及印度登山隊,在希拉瑞台階便開始塞車,導致「冒險顧問」登山隊在下山時延遲了時間,遇上了暴風雪。


(左圖)「冒險顧問」登山隊在1996年5月10日下午1點攻頂前的照片(圖片來源:expeterra.com)
(右圖)為「冒險顧問」登山隊及「山痴」登山隊在希拉瑞台階前發現登山繩脫落,重新架設登山繩的情景(圖片來源:whelantrek.com)




(1)「冒險顧問」登山隊在遭遇暴風雪後,抵達四號營內的倖存者們正利用無線電與外界求救(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2)「冒險顧問」登山隊在下山時遭遇的「雪盲」現象(圖片來源:joshimukard.wordpress.com)
(3)「冒險顧問」登山隊在攻頂前一刻的畫面(圖片來源:joshimukard.wordpress.com)


這次的山難事故過程在電影《聖母峰》中有相當詳盡的描述,也因此沒有如過去登山為主題的電影,有非常戲劇化的電影效果,缺少了高潮迭起的劇情實為可惜。但事實上登山的實際情形便是如此,在登山的過程中經歷了挑戰,欣賞了沿途壯麗美景,在美景的背後隨時可能風雲變色,這便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最真實又最殘酷的事實。


「冒險顧問」登山隊在登山前的合影,在電影中也有出現。(圖片來源:americaaguilera.com)

在這場山難事故中共有8名罹難者,包括了「冒險顧問」登山隊裡的日本女成員—難波康子,在返回四號營的途中失溫,享年47歲;美國人道格韓森(Doug Hansen),在希拉瑞台階上失足,享年46歲;紐西蘭領隊羅伯哈爾(Rob Hall),受困在南峰上無法救援而失溫,享年35歲;前往救援的紐西蘭領隊安德魯哈里斯(Andy Harris)失蹤,推斷可能失足掉落,享年31歲。所屬於「山痴」登山隊的美國領隊史考特費雪,則是在希拉瑞台階上高山症發作失溫,享年40歲。另外,印度登山隊的三名成員:Tsewang Samanla、Tsewang Paljor以及Dorje·Morup皆是下山的途中失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喬恩克拉克所著的《聖母峰之死》中提到,台灣登山隊速度很慢,穿著也非常怪異,拖累了「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速度。更在書中提到台灣成員陳玉男在攻頂前一天的三號營因沒有穿釘鞋外出而失足掉落山溝,領隊高銘和還執意不撤離要攻頂十分費解。在《聖母峰》電影中也有稍微提到有關台灣登山隊在事前準備不周的事情,如在基地營才開始學如何用冰斧的情況。事實上,高銘和在2006年接受日本記者訪問時反駁,克拉克的指責完全不正確,在於「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在希拉瑞台階上堵塞了31人而避重就輕,克拉克本人也在登山時故意不多帶氧氣瓶,導致後續氧氣瓶不足,在暴風雪發生時更丟著其他遇難隊員在外暴露而失溫死去,反而是克拉克指責的阿納托利來回奔波救回了更多人。另外,「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花錢雇用了許多雪巴人幫忙負重,克拉克責怪只帶了兩個雪巴人的台灣登山隊拖累登山進度,實為是莫須有且編撰居多。

而當年倖存的高銘和本人,則是在下山時風雲變色,頭燈損壞及氧氣瓶耗盡的情況下,在南峰山壁附近獨自在零下60度的暴風雪裡硬撐了一個晚上才下山。同樣在南峰山壁附近的「山痴」登山領隊史考特,則是陳屍在山壁旁,因此高銘和本人能夠存活算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蹟。

不論如何,人類對於大自然仍需抱持著尊敬又謙虛的心,並非執意貪心求勝。1996年山難便是不遵守「下午兩點原則」加上超收登山人數的結果,導致了這場悲劇。台灣的高山環境非常適合登山運動,但似乎卻欠缺了這方面的體育教育及山難救助體制。筆者的高中同學便是四年前中山醫學大學張博崴山難的家屬,因此每每看到山難事件發生頗有感觸。姑且不論當年博崴獨自登山導致意外的問題,在山難發生前後的我們是否更有效率的建立預防及救難機制。在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我們,台灣並不缺席,但對於爬山、登山以及敬山這些事情,我們到底準備好了沒有?則是我們台灣人更需要思考的議題。



電影演員及本尊比一比!(圖片來源:historyvshollywood.com)(阿拉伯數字前備註R者,為真實本尊大頭照)

(1)羅伯哈爾(Rob Hall),「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傑森克拉克(Jason Clarke)所飾演
(2)史考特費雪(Scott Fischer),「山痴」登山領隊,由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所飾演
(3)阿納托利波克里夫(Anatoli Boukreev),「山痴」登山隊的俄羅斯籍領隊,由冰島演員Ingvar Eggert Sigurðsson所飾演
(4)喬恩克拉克(Jon Krakauer),「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戶外雜誌記者,《聖母峰之死》作者,由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飾演
(5)珍哈爾(Jan Hall),羅伯哈爾之妻,由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飾演
(6)貝克威瑟斯(Beck Weathers),「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受困於四號營外奇蹟生還,最終失去了雙手手指及鼻子,由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飾演
(7)琵琪威瑟斯(Peach Weathers),貝克威瑟斯之妻,由羅蘋萊特(Robin Wright)飾演
(8)安德魯哈里斯(Andy Harris),劇中又稱「哈洛德」(Harold),與羅伯受困於南峰,最後失蹤,由馬丁韓德森(Martin Henderson)飾演
(9)蓋柯特(Guy Cotter),「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飾演
(10)道格韓森(Doug Hansen),「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三度嘗試聖母峰攻頂,最後在希拉瑞台階失足,由約翰霍克斯(John Hawkes)所飾演
(11)海倫威爾頓(Helen Wilton),「冒險顧問」登山隊基地營領班,由艾蜜莉華生(Emily Watson)飾演
(12)卡洛琳醫生(Dr. Caroline Mackenzie),「冒險顧問」登山隊基地營醫生,由伊莉莎白戴比吉(Elizabeth Debicki)飾演
(13)尼爾貝德曼(Neal Beidleman),「山痴」登山領隊,由湯姆古德曼希爾(Tom Goodman-Hill)飾演
(14)珊迪希爾皮特曼(Sandy Hill Pittman),「山痴」登山隊成員,同時也是記者,由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飾演
(15)麥可格倫(Michael Groom),「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湯瑪士萊特(Thomas M. Wright)飾演
(16)路凱西斯凱克(Lou Kasischke),「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由馬克道溫(Mark Derwin)飾演

註1:喬治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是1924年嘗試與夥伴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g)挑戰攻聖母峰頂而一去不返的英國探險家。馬洛里的遺體在1999年於聖母峰北坡,海拔約8,190公尺處被發現。由於身上沒有證據足以證明馬洛里使否成功登頂,因此馬洛里和歐文兩人的攀登被稱作為「馬歐之謎」。

延伸閱讀及相關資訊:

l 《聖母峰》(2015)IMDb電影資訊:
http://www.imdb.com/title/tt2719848/?ref_=nv_sr_1

l 《好萊塢電影歷史》網站:《聖母峰》(2015)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everest/

l My Favourite Mountaineering Books:
http://www.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References/TopMountaineeringBooks.html

l Expeterra網站:1996年聖母峰山難
http://expeterra.com/Expeterra%20Everest%204.html

l 維基百科:1996年聖母峰山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6_Mount_Everest_disaster

l 維基百科:聖母峰山難死亡名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eople_who_died_climbing_Mount_Everest

l 維基百科:人類在高山的生理反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high_altitude_on_humans#Death_zone

l 維基百科:聖母峰基地營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rest_Base_Camp

l 痞客邦《快雪:閱讀誌》:讀《聖母峰之死》
http://bally1018.pixnet.net/blog/post/58265919-%E8%AE%80%E3%80%8A%E8%81%96%E6%AF%8D%E5%B3%B0%E4%B9%8B%E6%AD%BB%E3%80%8B

l 《國家地理雜誌》:1996年聖母峰山難事件專題
http://adventure.nationalgeographic.com/adventure/everest/ed-viesturs/#page=4

l 《登山補給站》:台灣人遠征聖母峰大事紀
http://59-120-215-226.hinet-ip.hinet.net/thread-cc16a631-0e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35】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