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老鷹想飛》―天空中翅膀的痕跡


本片導演梁皆得花了23年的時間追蹤紀錄了片中的老鷹以及沈振中先生,這23年的跨度,同時也是一次影像技術革命的見證過程。片中有許多壯闊豪情鏡頭,老鷹在天空翱翔的霸氣與悠然,天空中桀傲獨行的身影,都讓人為之震動。

沈振中,人稱「老鷹先生」,二十年前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生物老師,因緣際會之下跟老鷹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發現基隆的老鷹(正式名稱是黑鳶)銳減,沈振中意識到土地的開發嚴重侵襲到老鷹的生存空間,而讓沈振中毅然決然放下教職工作,投入老鷹棲息地的生態維護中去。在那個環保意識剛剛萌芽的時代,沈振中即四處奔走,試圖保留基隆外目山的預定開發地,以讓更多的自然空間留給在這座島上共生的靈獸們,雖然最後外目山還是被開發了,但也讓更多人注意到了環保共生的重要性。

其後的二十年,沈振中立志要為老鷹作傳。他走訪台灣各地去尋找老鷹的蹤跡,永遠默默地守在某個角落,安靜地等待著那飛越天際而過的翅膀。沈振中的關注與堅持,也默默影響了更多人的參與與追隨,其後有一位年輕的女生也加入了守護老鷹的行列。甚至連香港都開始有人隨著他的腳步加入了「賞鷹家族」。

隨後,在各方的資助下,沈振中展開了一趟亞洲的「尋鷹之旅」。他的足跡到了香港、印度、日本等地,在每個地方感受老鷹與當地生活的互動與結合。這是一趟啟迪之旅,卻也無比心痛,因為相較於足下的其他亞洲城市,台灣顯然是老鷹數量最少,生存環境最不友善的國度!於是,他跟他的同好們不停地叩問:「台灣怎麼了?」



答案令人吃驚!因為台灣農業的發達與農藥的濫用竟然可能是老鷹銳減的主因!台灣農業的控管向來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導致農藥的濫用,但農夫們大量使用農藥並不是為了對付老鷹,而是為了對付麻雀、老鼠等其他有害作物與環境衛生的物種,可是,在食物鏈的關聯上,老鼠、麻雀都是老鷹的食物之一,因此誤食了中毒而死的老鼠或麻雀便導致了老鷹的間接滅絕,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結果。

而今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天,大家越來越提倡友善耕作、自然農法等不只對環境、更對其他生靈有益的「共生」農業,只是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要農夫放棄簡單地噴灑農藥殺害虫的方法,改而較為勞神費力的無毒農法,以及讓這個島上的其他生靈在相對友善的環境下逐步回到利於他們生存的境域中,我們顯然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本片導演梁皆得花了23年的時間追蹤紀錄了片中的老鷹以及沈振中先生,這23年的跨度,同時也是一次影像技術革命的見證過程,從最早期的16釐米膠片,到35釐米,再到DV,以及現在的HD等等,片中充滿各種複合的影像素材。而梁導因著這幾十年追蹤老鷹,善於在野外架接機器,隱藏攝影機,選定機位等等豐富經驗,讓片中充滿各種難能可貴的鏡頭!許多片中短短滑過的鏡頭,可能都是他嘔心瀝血、花費無數時數守候、等待、設計而得來的不易成果!光是這點精神,就足以令人動容了。如果說十年能磨一劍,那這二十年的功力,加上兩人(梁導與沈先生)的執著,淬煉出來的只能是倚天劍與屠龍刀了。

片中有許多壯闊豪情鏡頭,老鷹在天空翱翔的霸氣與悠然,天空中桀傲獨行的身影,都讓人為之震動,觀影過程中每每讓我想到泰戈爾的詩句:「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同樣身為一個電影工作者,我常在想,二十年,那是一個怎樣的生命跨度呀!幾乎是我半生的堅持與執著呀,至今似乎沒有任何讓我堅持了二十年的志向(當然,現在信仰是一條會堅持到盡頭的志業)。

更遑論二十個年頭中要花多長的時間在等待、在守候、在仰觀中,那是種怎樣的心境與情懷呢?彷彿某種超越語言溝通的知交,每天不約卻在傍晚的某個海港邊短暫交流,默然遙望,心意與精神不言而通;而更多時候,可能只是一個「一場空」的駐足。怎樣的精神與熱情,怎樣的信念與堅持,能夠支撐起這「慢慢歲月」的耗損?



這份情懷感動了很多人,吳念真導演替梁導潤飾旁白,並且出聲相挺,杜篤之老師跟廖慶松老師、林強等都義不容辭的加入後製陣容,給予指導和協助。這是繼「看見台灣」後,另一部值得生長在這片土地的我們細細觀賞並反思的紀錄片,尤其當我們急著要重回亞洲四小龍的地位,急著擠進任何一個願意收容我們的國際組織的時候,也許,我們更該緩下腳步,聽聽這個島上的其他生靈一直在傳遞給我們的訊息。

台灣,一直有個優勢,當我們深怕被世界遺忘的時候,其實,我們真正遺忘的是自己跟自己的心。意思是,這片我們曾經稱為「寶島」的地方,寶貴的絕對不是什麼經濟奇蹟,遍地黃金,而是我們這些島民的熱情與良善:台灣是世界上少數安全的國家;是大多數觀光客願意一再造訪的地方;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心靈資源―三步一廟、五步一宮,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道教抑或民間信仰,都讓我們這個島上的人有一份福氣與和善;我們的寬容讓我們最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我們的民主雖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卻一次一次證明我們在成長茁壯。



我們也是少數還在推行儒家禮教的社會,我們被教育地要謙和有禮;我們雖然還不夠完美,卻正在逐步完善自己!這些才是我們的優勢,而不是去拼什麼下一個經濟奇蹟,我們需要的是心靈的富足,而不是過剩的錢堆。而今這批默默在為這個島付出的人實踐了真正屬於這個島、也是我們該正視、追隨並發揚光大的精神,而這正是21世紀的顯學―與道共生(而道法自然,所以與自然共生只是第一步),我衷心希望有天台灣再回到國際舞台時,不是因為另一個金融奇蹟,而是我們透過對華夏傳統文化的理解、實踐與貫徹而真正建立了一個禮儀之邦,將這小小的文化種子在這裡深耕、茁壯,並且掀起改變世界浪潮的颶風吧!

(因為資本主義是一隻受困垂死的猛獸,追隨牠,遲早只會被牠吞噬,只有擺脫牠的意識形態與鉗制。才能真的打敗牠,而不受牠控制的方法,幾千年前的悉達多、老子、孔子等聖賢早已經為我們揭示了!)

作者:電影工作者 Rady 【Rady to be…】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29】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