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傷痕》堅韌的人性光輝


《浮世傷痕》承襲詹姆斯格雷長久以來對社會階級的關注,如同英文片名「The Immigrant」,故事描繪一名波蘭女孩在1920年移民至美國的曲折經歷,靈感來自格雷從俄羅斯移民至美國的祖父,他在1923年抵達紐約艾利斯島時為一個家族拍攝的古老照片。以美國20年代合法移民潮時期為背景,格雷表示:「40%的美國家庭都有成員通過艾利斯小島到達美國。我對移民非常支持,它讓社會層次豐富,帶來激情、靈活和文化的活躍。」艾利斯島如今已成為旅遊參觀勝地,導演考慮到全年開放的博物館,讓劇組在晚上拍攝,調動相當龐大的照明裝置。

移民官會在背景可疑或染上疾病的人身上做記號,將他們扣留在島上或送往醫院治療,但大多數人都逃不過被遣返的命運。《浮世傷痕》的片頭便呈現這樣的情節,伊娃(瑪莉詠柯蒂亞飾)和妹妹從波蘭到艾利斯島投靠美國的親戚,卻因妹妹被檢查染上肺病,姊妹倆被迫分離。

瓦昆菲尼克斯向格雷透露自己相當痛恨布魯諾這個角色,而這部片也是他和格雷四度合作的作品,兩人的默契不言而喻,格雷表示:「從第一部合作開始,我就知道他有能力從不同角度演繹情感。」面對20頁的大段波蘭語對話,瑪莉詠柯蒂亞也為伊娃的角色下足功夫:「最困難的挑戰絕對就是講波蘭話…我意識到是可以學到純正波蘭語的,你必須全力投入到波蘭文化當中去,沉浸其中,理解詞彙是怎樣出來的。以前學習英語和義大利語我也有同樣的體會,文化和語言是彼此互相促進的元素。」

《浮世傷痕》被選為《2013桃園電影節》閉幕片,也將於明年1月在台正式上映。片中殘酷的現實與美國夢強烈對比,而縱使女主角的遭遇悲慘,導演也未將焦點擺在她受制於男客的場面,細膩地凸顯出她忍辱負重的求生意志:「為了生存做了很多不好的事,這真的錯了嗎?」在上戲院體驗過伊娃的移民經歷後,想必你會對這段歷史與人性有另一番思考,而瑪莉詠柯蒂亞也相當成功地詮釋這位命運多舛的波蘭女孩,刻劃出人性最黑暗、脆弱與堅韌的一面。
電影預告
作者:Clair
本期焦點-【v.0416】 2013/10/11
其他新鮮事兒

《地心引力》生而為人 (10/11)

《賈伯斯》那樣的高處,肯定很孤獨……很孤獨……! (10/11)

《聽見下雨的聲音》青春如詩,雨中等待幸福的穹音 (10/11)

《聽見下雨的聲音》山,是典範也是屏障 (10/11)

《手機有鬼》讓你光明正大一邊看電影一邊玩手機 (10/11)

《一首搖滾上月球》認真的rock爸最帥! (10/11)

《私法爭鋒》天有不測風雲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