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捨愛其誰》導演:想了解佔領華爾街,先看本片


這些反國家體制、反金融資本主義、抗議貧富差距過大的運動幾乎是年輕人主導參加,也易被媒體歸類成「暴民」,對社會不滿的邊緣人,到底「這些人」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舉動,為什麼想反社會,探討德國60年代反叛革命運動的《捨愛其誰》或許可以找出答案。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大蕭條,歐美各國失業率高居不下,今年的英國延燒數月的暴動震驚全世界,隨後美國發起的寧靜革命「佔領華爾街」運動也有全球多數國家響應,這些反國家體制、反金融資本主義、抗議貧富差距過大的運動幾乎是年輕人主導參加,也易被媒體歸類成「暴民」,對社會不滿的邊緣人,到底「這些人」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舉動,為什麼想反社會,探討德國60年代反叛革命運動的《捨愛其誰》或許可以找出答案。

捨愛其誰》在今年柏林影展放映時引起德國觀眾諸多討論和兩極化評價,片中所講述的真人真事在德國本身有很大的爭議,祖父曾是納粹將軍的德國導演安德烈斯凡伊爾和片中父親是擁護納粹詩人的柏瓦有相似的經歷,導演說從小就知道這段知名歷史,60年代的德國仍籠罩在納粹陰影中下,美國有黑人民權運動,越戰開打,左派學生柏瓦和來自小康家庭的同學古德倫志趣相投,兩人相知相戀,並約好一起要「改變社會」,出版左派刊物,帶著剛出生的嬰兒參加示威抗議,古德倫後來轉而投入極左派組織「赤軍旅」(RAF),和新歡安德烈巴在威廉大帝紀念教堂大撒傳單,放火燒毀全歐洲最大的柏林卡迪威百貨,最後被捕在獄中自殺。

導演安德烈表示,在2008寫劇本之前,他花了極大心力了解片中三個主角柏瓦、古德倫和安德烈的家庭背景、政治理念和愛情故事,德國有人說他們是「兇手」或是「壞人」,也有人認為他們只是想「改變社會」的英雄,這部片只是想還原他們「人」的角色,真實呈現他們的生活和德國60年代這段歷史,至於他們三人的功過褒貶,留給觀眾自行評斷和解讀。

導演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各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對資本主義保持懷疑態度,先前英國暴動,希臘、西班牙年輕人示威抗議找不到工作,到最近「佔領華爾街」運動,有些人選擇以暴力極端的手段表達抗議,為什麼人會選擇暴力,為什麼會變成極端份子,透過這部還原德國60年代革命運動的電影,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而德國奧斯卡影帝奧古斯特為了詮釋嗑藥的柏瓦,長達五分鐘的全裸發瘋戲,全身脫個精光、大方坦蕩遛鳥,讓自己散髮在沙土間發狂打滾,潦倒崩潰加毒癮發作的模樣的精湛演技,頗值得一看。

作者:小j

本期焦點-【v.316】 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