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跨國合拍電影的現況


在台灣,跨國合作還不算普遍,很多的片子還是拿輔導金在拍。當然,跨國合作背後還牽扯到很多比如法規、國籍等等問題要考量和處理,若能成功朝跨國合作邁進,可以給台灣電影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挑戰也是一種進步的動力。



最近即將上映的《末日列車》有一點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是一部由南韓、美國、法國共同出資製作的電影,不但是跨國合作製作,還橫跨美歐亞三大洲,片中也有許多國家的風格存在,比如幕後的監製朴贊郁、導演奉俊昊都來自南韓,劇本是編自1986年法國科幻繪圖小說,大部份的演員則是美國演員。

其實跨國合作來拍電影並不是新鮮事,比如最近上映中的《危機解密》就是美國和比利時合作的片子、《星際禁區》則是英國和愛爾蘭等等,只是有些電影很容易就看得出來,有些則不然。比如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美國、台灣、英國合作的電影,可能因為又是英語片又是我們熟知的李安,就比較容易發現它背後有不只一個國家的製片公司。不過大家是否也有發現,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是和法國合作的,張艾嘉的《20.30.40》是和美國合作的?



常看電影的觀眾,對泰國片、韓國片、日本片、香港片、大陸片、印度片、甚至新加坡片等等這些亞洲電影工業比較不錯的國家所產出的電影,應該都不陌生吧,它們都很有自己獨有的風格和味道,還不用聽到語言可能就猜得出來了。比如看到片中好端端的角色突然唱歌跳舞起來,第一懷疑就是…印度片;看到超現實夢幻的帥氣武打(真正打架才不顧帥不帥,用咬人的、用指甲抓人的什麼都會出現),可能就是香港片;某種形式的鬼片,則就有泰味。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若能夠以合作的方式把專長或特色給整合起來,可能又會產生一番新風味。

雖然本土化很重要,像最近的《看見台灣》就是讓台灣人非常感動的紀錄片,或是先前的《海角七號》這類屬於台灣人自己的電影,當然會讓人很有歸屬感和親切感。不過,若能讓我們的電影也走向世界,又是另一個層面的進步了。跨國合作雖然讓電影在國外比較有行銷的機會,不過那並非電影成功與否的全部,比如電影本身的題材還是要能夠得到國際觀眾的共鳴。



這並不表示就要放棄我們的文化,比如《臥虎藏龍》就是一部跨國合作的電影,但它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武俠題材,有幾個老外看過武俠?理解為什麼功夫好的人都會「飛」?可是李安就成功的把它直接帶進電影的最高壂堂–奧斯卡。

不過在台灣,跨國合作還不算普遍,很多的片子還是拿輔導金在拍。當然,跨國合作背後還牽扯到很多比如法規、國籍等等問題要考量和處理,若能成功朝跨國合作邁進,可以給台灣電影更多的刺激,更多的挑戰也是一種進步的動力。

作者:火行者

本期焦點-【v.424】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