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落幕分析─台灣電影起飛了嗎?
本屆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得獎時說的:「其實我看到因為,在台灣也看過你們,在這十幾年,在這些電影你們最低迷的時候,你們怎麼撐過去。現在是我們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我也希望我們這群人能撐過去,跑到跟你們同樣的目標。」
連續三年,台灣電影都在金馬獎包下了最大獎。到底是真的台灣電影復興起飛,還是機會運氣使然?到底票房如此水漲船高,是否等同於創作品質提升?這些都是在激情過後的討罵反思。今年是特別詭異的一年,因為,《賽德克‧巴萊》。
本屆金馬獎堪稱是三強鼎立,從入圍項目的重要程度,對照影片獲獎天命八字,就是《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力拼《讓子彈飛》及《桃姐》。
簡單說,《賽》片格局最大,談論生命尊嚴與國族仇恨和解。《讓》片居中,講述體制抗爭與公理是非,誇飾戲味十足,特別是全戲節奏流暢,如詩文喝成,令人擊節三嘆。《桃姐》最小,描述近乎「母子」情深的相濡以沫,劉德華與葉德嫻之間的默契火花早已無法用言語比擬。那種一眼瞬間,垂眼嘆息。觀眾在戲裡沒看到的,全在自己腦海裡補足那塊想像深情。這是《桃姐》精準掌握人們的普世寂寞情懷出色之處。
有趣的是,最後加入金馬獎評審團的國際評審,也是曾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南韓文人導演李滄東。本來外界認為李滄東導演加入後,應該會對和自己風格相仿的《桃姐》背書。想不到他倒是一路力挺《賽德克‧巴萊》。
他更透露,以台灣目前的製片狀況,能拍出這種規格的大氣作品,更具歷史意義。《賽》片的誕生,使他想到南韓當年電影工業爬困期,那種篳路藍縷辛酸,令《賽》片從拍攝到上映,都讓人投以愛國情操使命感。
於是,《賽》片不管入主哪個影展,都背上千萬期待。民意載承是《賽德克‧巴萊》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或許不少人對《賽》片的特效、剪接及敘事節奏頗有微詞。然而,對李滄東導演來說,任何一部影片都是有缺點的。不可能有完美的電影,和他拍片風格相近的《桃姐》,他更看得出哪些環節缺憾。
於是,既然要求製作精緻無瑕是不可能的任務,那就來比較格局與影響力。此刻,似乎沒人能否定《賽》片對兩岸華語影壇投下的震撼彈了。以及該片對台灣電影帶動了多少關注度與正面能量。
甚至,本屆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得獎時說的:「其實我看到因為,在台灣也看過你們,在這十幾年,在這些電影你們最低迷的時候,你們怎麼撐過去。現在是我們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我也希望我們這群人能撐過去,跑到跟你們同樣的目標。」這就恰好呼應了在他後面得獎的《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無緣奪下最佳導演獎,正因入圍者裡的許鞍華或是姜文,他們在影片整體還是控制地比魏導節制。並非我們對《賽》片吹毛求疵,而是,既然我們都是台灣在地影迷,就得用最高標準檢驗,這些入圍國片值不值得讓觀眾把愛國情操放諸於藝術成就上。我們都樂當國片啦啦隊,就更需拿捏呵護與挑剔尺度分際。
本屆金馬獎非常面面俱到地考慮各地影人感受,《桃姐》的鐵三角包獎絕對是影史值得紀念的一刻,劉德華的得體致詞甚至為大家上了一課,也展現尊貴影帝的答謝風骨,非常值得後輩學習。而中國製作的《讓子彈飛》得到象徵性意義的改編劇本與攝影,沒出席金馬獎的姜文,相信內心有點寂寞,一如片中的張牧之。
另外兩部台灣票房夯作《翻滾吧!阿信》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雖然阿信組彭于晏及柯宇綸都無緣獲獎,但他們都上了一堂寶貴的學習之路。方法派演法讓人激動叫好,但有時會也讓人容易覺得煽情過火,特別是對上內斂見長的演員時。我並非指彭于晏及柯宇綸屬於煽情派,仍舊私心認定他們表演已具中上水準。而且,表演這件事得先懂得放才瞭解收,曾經浪跡天涯的人才會懂得鄉愁。每一個人都有專屬的鄉愁,那才是最迷人的戲韻。
《那些年》呼聲很高的九把刀,敗給了另一把刀,也就是《刀見笑》的蒙古導演烏爾善。雖說九把刀在兩岸三地都掀起了討論熱浪,不過回歸到新導演的創意檔次,新導演要拼的,就是你能把第一次的這塊畫布用什麼技法色彩填滿?
《那些年》是滿滿的愛,是反饋青春的練習曲。相較來說,《刀見笑》則因瘋顛喜感與惡搞創意,讓這部片在天馬行空的奔馳光影裡,更豎立出烏爾善的個人品牌。雖然九把刀在《那些年》中也展現他的獨特Kuso旗幟,他大概沒料到還有人比他更恣意豪邁,更不拘小節,不管缺點。
再回到李滄東導演的討論中心,影片都有優缺點,就看你怎麼把氣勢格局推展到新的氣象。新導演沒有一開的風格定型,就被賦予更能「玩」的機會,九把刀玩的很誠心,只是輸的有點可惜。
另一熱門獎,也就是金馬新人王,今年被柯震東抱走。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彌補九把刀的遺憾。
因為戲外的本尊沒奪獎,戲裡的分身倒是被肯定灑脫神采。青春的自信口條成為柯震東的加分要素。「莫那魯道」林慶台則是因「型」大於「演」,或是說林慶台的獵人氣質正巧符合了這位領袖形象,型與演之間的界線永遠很難擺脫評委主觀意識,莫那魯道,殘念呀,就當作是給柯震東一份最完美的20歲生日禮物吧!
作者: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