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拍出台灣驕傲


「……有多久了,我們忘記自己曾經的歷史和驕傲。」魏德聖導演在邱若龍所繪著的《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裡所寫下的一句話,十二年前,魏導看了這部漫畫,熱血沸騰,於是萌生了拍這個故事的想法。

「……有多久了,我們忘記自己曾經的歷史和驕傲。」魏德聖導演在邱若龍所繪著的《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裡所寫下的一句話,十二年前,魏導看了這部漫畫,熱血沸騰,於是萌生了拍這個故事的想法。

就像電影裡說的:「一個好的獵人必須善於等待。」詹姆士柯麥隆等了十二年才有《阿凡達》,在台灣,魏導一樣也是等了十二年,才誕生這部史詩作品《賽德克‧巴萊》,當年,多少人勸他不要做,多少人覺得他是個傻子,就像莫那魯道帶著三百多名的壯士,為捍衛自家的家園、自己的信念,反抗日本人的統治,打著一場明知不可能贏的聖戰。「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我就帶你們驕傲的野蠻到底……」在這句話背後,隱含著的除了悲憤,還有著堅定的信念。

在這部上下兩集長達4.6小時的作品裡,鏡頭的運用、場面調度、配樂的選擇,讓我們看到一個導演的誕生、一部成熟作品的誕生。在魏導的帶導下,原著故事原貌,除了讓我們看到霧社事件本身,處於那個時代的悲劇,那種壯烈的感動,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看到不單只是賽德克族,不單只是原著民,一種戰士精神,一種身而為人的驕傲與普世價值,特別是看到原住民演員,個個身手矯健,肌肉精實的奔跑在高山上,灑脫的喝酒方式,一時興起的高歌、跳舞,讓我們看到,生活化的一切,象徵的是一種根深柢固的民族特色與文化。

最教人佩服的是,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德聖導演一貫的信念,找對的人演對的角色,所有原住民都找原住民血統的人飾演,所有日本人,也找來日本人飾演,於是,他敢大膽啟用沒有演戲經驗的大慶和林慶台分飾年輕和中年的莫那魯道,沒有他們,就看不到既熱血又狂傲壓抑與智慧一個部族頭目的多面向,尤其是林慶台牧師成功且完美的詮釋莫那魯道,教人深覺他就像莫那魯道上身般的傳神,特別是他閃著睿智的眼眸,在肅殺之餘,教我們看到頭目之所以為頭目 ,之所以成為族裡的精神象徵,在他身上所背負的責任,也有著相對分量的沈重與言行之下對族人的關切。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跨國大製作,有來自日本的美術設計團隊,中韓合作的視覺技術,韓國的動作指導和化妝特效,台灣的攝影和錄音,加上台灣許多知名演藝人員不計酬勞、不計戲分的多寡與台灣電影團隊的投入,如同當年日本來台,為了建設台灣,深入台灣的深山,開發古道、鋪設鐵道,甚至與原著民聯姻,都是基於了解這塊土地,《賽德克‧巴萊》一貫這樣的精神,深入那個年代,找到不同的人為戰而戰的原因,最後帶回原著民的神話色彩,將莫那魯道從「人」的領域,帶到神話領域,就像電影裡小孩問的,爸爸我們要這樣和一直打下去嗎?是不是在彩虹之後就會放下敵對成為戰友?唯有在神話裡,莫那魯道的精神不死,賽德克巴萊的精神不死,在神話的彩虹下,曾經的敵人都可以是朋友。若不是,又怎可能在這麼多年之後,放下所有的戰爭仇恨一起合作與成就這部電影?

身為電影圈的一分子,在這部電影裡,除了被故事本身感動,被魏導和演員以及製作團隊所營造出來的壯闊氣氛撼動之外,更感動的是,有一種身為台灣電影人的一分驕傲,因為這麼多年後,我們又看到一個導演的誕生,而他的故事帶著莫那魯道,一起撼動了我們。

作者:蘇士尹

本期焦點-【v.309】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