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去除英雄神化後的莫那魯道


如果《海角七號》是打響國片票房想像力的一面旗幟,全台5.3億票房創下天文數字,有人稱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數字。撇除運氣機會論,那麼,《賽德克.巴萊》就是用心操盤,驗證國片市場的潛能到底有多少?

如果《海角七號》是打響國片票房想像力的一面旗幟,全台5.3億票房創下天文數字,有人稱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數字。撇除運氣機會論,那麼,《賽德克.巴萊》就是用心操盤,驗證國片市場的潛能到底有多少?導演魏德聖本人的12年來對該片的逐夢歷史已是激勵人心最佳教材,《賽德克.巴萊》這部片理論上更令觀眾好奇,如何用新的史觀詮釋這段悲壯殘酷事件?如何定義莫那魯道的出草精神與英雄主義?都是魏德聖在這部片之中的最大難題。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節奏行雲流水,開場賽德克族與布農族的溪邊對峙就解釋賽德克族獵人頭獲尊榮的文化,短短幾個鏡頭就證明魏德聖和攝影秦鼎昌的用心良苦,足夠讓進場觀眾驚嘆分鏡之細。

儘管賽德克族獵殺的小山豬因電腦動畫之故,靈活度欠佳,但也算是瑕不掩瑜了。緊接著很快介紹年少時的莫那魯道與鐵木瓦歷斯的衝突起點,種下兩族群日後為何會反目成仇原因。再來則因日軍佔領統治後,不同日方領導風格而導致衝突,到最後莫那魯道率眾發動突襲日方,血洗公學校上百人。這段堪稱是台灣版《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血腥場面應該排得上影史前幾名,斷頭數目之多令觀眾瞠目結舌,國際版對於影片殘酷屠殺的敏感神經其來有自。

然而,在完整版裡,魏德聖用了相當長的篇幅解釋出草行動,莫那魯道更被去除英雄神化標籤。這是導演一直強調的歷史對話:「對的人做錯的事,錯的人做對的事」。

莫那魯道對抗日一事,「做了是錯,不做也錯,那該怎麼辦?」,畢竟日本統治無方,又過度欺壓族人,隱忍20多年,反抗就得承擔滅族風險,關鍵時刻,英雄往往被歷史美化,但其實英雄都帶了點偏執扭曲個性才會執行常人不敢為的行動,《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就清楚地交待為何莫那魯道最後會願意奮不顧身一決死戰。若國際版因長度問題而省略這些角色心理層面建構,的確會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凶狠動作片,並不意外。

《賽德克.巴萊》不只是為莫那魯道去除英雄光環,也透露出身份種族上的雙重困惑。花崗一郎與二郎是除了莫那魯道之外,戲份最重的角色。他們兄弟倆一方面心儀日本帝國的先進文明,卻又無法甩開先天血液裡的DNA,從原始到文明,花岡倆兄弟的矛盾與詰問,令人看了心疼卻又無可奈何。

魏德聖花了兩個半小時交待這段霧社事件前篇,起承轉合節奏都面面俱到。片尾十分鐘公學校之戰更是驚心動魄,配上「賽德克.巴萊」祭文古調,不斷重覆再重覆。若純粹當成一段配樂聽就無法理解導演的用心,因為祭文裡的歌詞為死去的人們洗滌靈魂,也不斷地反問這些戰事結論到底會是什麼?

文化對立、無法對話,理解雙方心意而高升誤解衝突,《賽德克.巴萊》呈現的史觀至今仍不斷地上演著,這也是人們永遠無法從歷史裡學會的事。魏德聖與工作團隊用十個多月完成台灣影史奇蹟作品,很慶幸地是,這部片並沒有大而無當,在聲音與影像工程上的精雕細琢,造就出這部史詩格局作品。這種讓人尊敬的感動片刻,這是無數電影人等待一輩子的吉光片羽,而真正的句點,在《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等著觀眾。

作者:膝關節

本期焦點-【v.309】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