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娃娃臉的生涯之道—施維泰絲特


相較當今多位以撕扯情緒聞名的法國女星,施維泰絲特顯得格外獨特,其健康而帶點固執的形象,彷彿就是一種「多功能」的純色,足供導演盡情發揮。


或許你難以忘記,大銀幕上,曾經有個女孩,無視神色嚴峻的聾啞父母,執意走上音樂之路,吹奏出父母親無從領受、也開不了口反對的音樂;從指尖與眼神,她流露出無從言宣的愧疚與不捨……,這個角色,也讓施維泰絲特正式與世界觀眾相見。


1971年生於法國里昂的施維泰絲特,早年進入影壇,多於電影短片與電視影集露面,不算順遂,熬了幾年,沒想到,祖國沒讓她紅成,施維泰絲特以優異的外語能力飄洋過海到德國,一部《走出寂靜》,搶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名單,也大大提升她的國際知名度。


相貌清稚、秀氣的她,氣韻神似知名影集《清秀佳人》的梅根法蘿,頗富鄰家女孩特質——,然而她挑選角色的獨特品味,又讓人想起美國走紅七、八○年代,同以娃娃臉聞名、卻多方挑戰怪女孩角色的西西史派克。2000年,一部《致命的傷害》,開啟了施維泰絲特駕馭反骨角色的潛質,她扮演一個殘殺主人的女僕,冷靜自若、又不忘善用天賦的演出,讓電影繞過她的娃娃臉,擷取天使容貌背後,殘忍的心靈。


其實想想,古今女演員的特質,若非定型在熟齡或過度冷酷、俗艷、抑鬱的極端,或許可塑性就信手可得,不必多作「為轉型而轉型」的表演;尤其相較當今多位以撕扯情緒聞名的法國女星,施維泰絲特顯得格外獨特,其健康而帶點固執的形象,彷彿就是一種「多功能」的純色,足供導演盡情發揮。


2003年《艾蜜莉的日本頭家》片中慘遭日本企業體系精神虐待的翻譯員角色,可說是施維泰絲特至今最成熟的一個演出,既無辜地走入角色的慘烈際遇,又不必刻意痛苦,(或者說,她演得越苦,就越適收反諷與隨之而來的喜感),其由裡而外穿透角色、重構「探險女孩」的況味,不見得在細緻度達到多了不起的成績,卻揮出全壘打,多端棒喝,捧腹之餘亦令人心驚。本片讓她拿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也是歷年凱薩影后角色中,際遇雖極端不堪、卻不刻意扭擰表情的一個奇趣特例。


然而,堪稱自成一格的她,並未就此平步青雲,偏離主流是一個折衷的解釋。嚴格來講,泰絲特的表演相當程度褪去攻擊性,不強作戲、不強拉觀眾憐憫她的哀傷(除非觀眾自願),適度的客體焦距,自然看得輕鬆、易於抽神到劇情廣面;但相對,來到主流市場,一般演繹性強的「特寫型」角色,就比較不會考慮到這一派的演員。


之後幾年,她以中性扮相演出精緻大戲《玫瑰人生》,有摸不到準頭的隔靴搔癢之憾,《羅浮宮謎情》她則走入一道知性之謎,舉手投足頗有張力,就可惜電影成績平平。


2008年《莎岡日安憂鬱》,她演出傳奇作家莎岡,橫跨十數年歲的詮釋,讓人想起《礦工的女兒》西西史派克,稚氣臉龐助她們獨撐少年到中年的角色歲月,扮相具奇觀性,演技自然加分許多。


多麼神奇!娃娃臉演員上了銀幕,隨時都能從少女演起——相對,潛在束縛也無法忽視。前輩西西史派克當年巧遇美國鄉土片熱潮,轉型另覓一片天。而現今銀幕上的施維泰絲特,顯仍掙扎、碰撞著時寬時窄的主流之道。


新片《奇蹟度假村》,大家不妨進戲院一睹這位精通德、法、日、手語的女演員,見識她輕旋眼珠、故作鎮定的招牌表演……,一種特立獨行的風采。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292】 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