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華爾街:嘮叨的老史東


高明的導演,懂得透過視覺符號,開啟觀眾的心靈;如果你在銀幕上看到的都是老套的符號,難免就只能長歎一聲了。


人老了,就難免嘮叨囉唆,一件簡單的事,往往反反覆覆唸上好幾回,不是怕對方沒聽懂,就是忘了自己曾經說過了。


人鈍了,就難免迷糊了,不該當寶的事,卻愛不釋手,反覆把玩,不是怨別人不識貨,就是忘了那都已是別人捨棄不用的老東西了。


看完《華爾街:金錢萬歲》,最深的感覺就是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老了,該退休了。


第一個理由是:談到泡沫經濟,就看到小朋友在玩泡泡……那是怎樣?怕觀眾不懂什麼叫做泡沫經濟嗎?


第二個理由是:華爾街大崩盤的同時,就看到幾張骨牌開始倒下……這是怎樣?怕觀眾不懂什麼叫做骨牌效應嗎?


第三個理由是:華爾街在紐約取景,拿起一枝筆順著各個摩天大樓的建物外型描繪一遍,是不是就得著了股市走勢圖?我相信,史東一定很得意這個從建築來看股市人生的意像連結,問題是:那又如何呢?與劇情有關嗎?還是能有多少感動呢?書法上的描紅,只求形似,藝術的動人,其實在於從形式上提煉淬取的精義內涵,偏偏,這些都是《華爾街:金錢萬歲》最缺乏的神采。


電影追求的無非就是透過影像傳達意境,影像的比方或象徵力量,具有強大的開示能量,確實能讓很多人一看就如夢初醒,恍然悟覺,這種開示性的影像當然是最高明的層次,愛森斯坦開展的「蒙太奇」理論與實務就深得箇中三味,因而成就一代宗師地位,後來的創作者也都力圖找到創新的視覺語法,如果只會跟在人家後面搖旗吶喊,重覆別人已經用過,甚至用濫的招式時,那就何只是技窮,根本是窮斯濫矣。


從1985年的《華爾街(Wall Street)》到2010年的《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奧利佛.史東展現的是一位找不出新觀點和新視野的老導演的困境,其中,就怕人家看不清楚,就怕人家不明白他的苦口婆心,可能才是他創作上的最大盲點。


關鍵在於他找來了西班牙大畫家哥雅(Francisco de Goya)的名畫「噬子圖(Saturno devorando a un hijo)」做為全片的主視覺,巧的是這幅畫卻剛好可以拿來和《通天神探狄仁傑》裡的那句武則天名言:「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來對照檢視。


「噬子圖」的典故緣自羅馬神話,農神Saturn擔心有一天會被急著爭權的兒子推翻取代,所以生一子就噬一子,自私自利,無所不用其極的的心狠手辣,道盡了父權世代的恐懼與霸道,史東就把這幅畫掛進了大反派Bretton James(由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飾演)的家中書房,而且由他對著Shia LaBeouf飾演的男主角傑克侃侃而談,炫耀自己收藏這幅絕世名畫的歷程,史東當然只是試圖用這幅畫來象徵他有仇必報,而且凡擋路的都會被他一口吃掉的貪狼氣焰,但是這麼清楚明白的指涉,不也預告著他日後會採取的所有行徑,觀眾還能有多少想像或填空的想像空間呢?


至於男主角Shia LaBeouf的手機鈴聲,有人聽出來那是什麼電影的配樂嗎?《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華爾街:金錢萬歲》和《黃昏三鏢客》的主要連結有二:一是兩部電影都參加演出的Eli Wallach,他是都已經八十五高齡的老先生,依舊神采飛揚,老狐狸般的工於算計,斷臂止血的商場選擇,煞是好看;其次則是他在《黃昏三鏢客》中為了一筆死人寶藏,拚死追求,轉換成為男主角刻畫成行俠仗義的大鏢客,而是與他的岳父一樣,他們都是愛錢之人。(註:我一度誤判成為《荒野大鏢客》的樂音!我的解讀是《荒野大鏢客》的英文片名叫做《A Fistful Of Dollars》,太多人都會為了金錢做出很不一樣的選擇。感謝讀者指正。)


明明白白,不是不好,只是明明白白,就沒有餘韻,就少了咀嚼回味空間,剛好是藝術之忌。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292】 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