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的旅程:專訪黃明川導演
「對我來說,愈是不常去的地方,愈能設計出高度衝突的場面。」黃明川認為,拍電影本身有一種嚴肅性,一步到位的自我要求,是一種對專業的尊重。


近日「神話三部曲」DVD與電影書《如夢似劇:黃明川的電影與神話》的推出,影迷對黃明川這位90年代國片重要導演的記憶,也隨之被勾起;自1999年《破輪胎》後,久未有劇情長片問世的黃明川,十數年來,其實沒有跟影像活動脫節,持續從事拍攝工作的他,也不斷結合各種形式,來觸探視聽藝術的諸多可能。

當然,黃明川生平親手掌鏡記錄下的各種影像,多不勝數,回顧首部長片《西部來的人》,籌備之初,他物色過幾位攝影師,也信任了其中一位,後來終究因習慣問題,第二週決定自行掌鏡。「他們能力很強,作品質感佳,可惜流於技術化、規格化。」此外,工作人員的狀況,也讓拍攝過程狀況連連……「或許他們過往大多在太安逸的拍攝環境工作,以致對高山海崖適應不良,偏偏,對我來說,愈是不常去的地方,愈能設計出高度衝突的場面。」他認為,拍電影本身有一種嚴肅性,一步到位的自我要求,是一種對專業的尊重。
這樣的堅持,直到「神話三部曲」DVD推出後,開始有人研究他的創作歷程:「有人說我風格一直在變,也有人解讀我幾部片都具備一脈相承的內在精神,其實這些說法,亦凸顯出風景性為主的命題,比方我把口傳歷史放在第一部電影,第二部則聚焦戒嚴後部隊的內在質變,探討台灣政治演化下的人性,第三部是各大宗派的興起,與社會現象擦撞出的火花。這些題材,彼此互有異同,卻也同時呼應風景性的命題。」

饒富趣味的是,在黃明川90年代幾部作品中,夏曼‧藍波安、林文義等知名作家也粉墨登場,難得獻身大銀幕。其中夏曼‧藍波安的銀幕初登場,來得很偶然,黃明川表示:「拍《西部來的人》時,想找一個身影看起來別有孤單氣息的原住民,東問西問,有人推薦一個在木柵開計程車的,一看到施努來(夏曼‧藍波安的漢名),心想,就是他了,沒想到他後來成了知名文學家。」

黃明川寫劇本,總先有景,再有事件,與這些景致的相遇,多虧了收集剪報的習慣,「剛回台灣那時候,常常追蹤社會新聞,掌握得多,常忍不住開車循線追景……我不追美景,反而比較喜歡破陋的景,讓真實的景,去生成可信的真實故事,像台灣第一個被土石流淹沒的龍山村,就深深撼動了我。這些旅程,各有不同的感受、體會,所以我格外珍惜。」
放眼影史電影大師,黃明川相當推崇俄國的塔可夫斯基和德國的荷索,其中,荷索常深入觸探野外場景,與黃明川相彷,「我帶劇組到野外拍戲,從來沒有舒服的環境,一個人躺一個角落,倒地就睡。」周美玲導演曾經去客串一角,說黃明川「放放的」,不太經意,也不怎麼兇,「其實,我把電影的結構跟議題,想得非常清楚,看似不經意,卻有一種從容的步調。」

「身為電影人,你想不開,就做不到,你想得開,自然會去找一個洞,妥善安置自己。」畢竟,基礎更開闊,可能性才會進來。
目前,黃明川也有多個案子正在發展,他笑言,年輕時,拍片較衝動,賠了很多錢,接下來,要精準行事,把計劃構設得周延一點。電影夢未曾消失,只是醞釀的步調趨緩:「這樣也好,因為慢,才走得遠。」他深信。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0402】 2013/07/04
其他新鮮事兒

《怪獸大學》怪獸電力公司補充包 (7/4)

《激愛543》你想便便在我身上嗎? (7/4)

《神偷奶爸2》小小兵超級搶戲! (7/4)

《怪獸大學》最佳拍檔 (7/4)

《末日之戰》連綿不絕的活屍海 (7/4)

《末日之戰》光頭才不是病咧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