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不老騎士》入圍釜山,華天灝陪老漢騎出心得


從林執行長的堅定信念到老人們勇敢的環島旅程,從48分鐘的《不老騎士》到克服萬難終於製作完成,即將上映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華天灝導演透過影片,讓觀眾紮實地經歷了長輩們的生命之旅,那是台灣特有的人情味;是大山大水的時代變遷;更是放諸四海皆準,每個人都將面臨的遲暮風景。

「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騎機車環島13天」,2007年,弘道老人基金會在執行長林依瑩力促下,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表面上,像是一場不服老的任性壯遊,然而長者們所完成的,卻是在旅行團不願意接、保險不給保等社會對老人的歧視中,爭取到長輩們應有的生活空間和機會。曾經擔任《練習曲》側拍和劇照的導演華天灝受邀跟團拍攝紀錄花絮,發展完成了《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長片,入圍本屆釜山影展,即將在本周上映。

「原先只是覺得環島很好玩,《練習曲》之後,看到有機會跟別人環島,就想再跟著去玩。」導演說,他參加弘道公開徵選影像側拍的比稿,跟執行長聊了15分鐘就雀屏中選,獲邀隨團紀錄。問他當時怎麼說服執行長?導演笑說,其實去之前自己根本沒有想太清楚,只覺得影像紀錄不應該只是單純側拍,最好能夠補充一些克服困難的故事。旅程上的困難、身體的不適等等。「想把他拍得好看」。

有趣的是,獲邀入選後,還在台藝大念研究所的華天灝,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烏合之眾」形成他的劇組:喜歡玩相機的學長擔任劇照和側拍;住台中、離弘道近的學妹詠喬擔任製片;甚至到開拍前,他們還找不到人來開卡車,最後,請了世新的大三學妹來權充卡車駕駛重任。「一開始就是小孩玩大車吧」,劇組的衝勁,卻與長者們渴望環島的勇敢心願不謀而合。

「拍攝者和對象建立的關係,會決定他們在鏡頭前面的樣子」導演說,一開始很擔心「攝影機過不去」,擔心老人們面對鏡頭會彆扭,甚至不願意被拍。後來發現,因為自己的年輕,讓爺爺們都把劇組視同親兒孫,也因此在鏡頭前可愛而不拘束。建華爺爺邊作著蔥油餅邊接受訪問,「你還要問什麼?我祖宗十八代都給你問了!!」因為得到爺爺們的認同,讓華天灝的攝影機得以近距離捕捉到這群老人們的生命力。

導演回憶,開拍第一天,從台中到烏日,團長賴清炎爺爺就因為身體不適住院,當他忐忑地讓攝影機慢慢靠近之後,才發現團長完全不顧自己臥床的模樣被拍攝,只是擔心著活動是否順利進行,擔心自己拖累眾人,「最想要完成活動的人,卻也是唯一沒辦法騎完的人」強烈的衝突性,除了讓人肅然起敬之外,也讓影片的調性慢慢浮現:著重在每位爺爺各異其趣的生命故事,而非只是強調旅程本身。

被問到拍攝機車環島的訣竅,導演笑說,當時的拍法都太克難了,根本不足以拿來當參考;除了手持攝影機倒坐在機車後座、拍攝爺爺正面騎車,還得緊握九人巴副架把手,另一手拿著攝影機,將整個身體探出車外拍攝。每天拍完搖晃的機車旅程,眼睛都很痠痛、疲倦之餘,還得聚精會神的聆聽爺爺們的對談,找尋每個人的生命故事。導演說,這些經歷過大山大水的的人,親口告訴你那些會在課本上看到的事,這種經驗讓人永生難忘。

例如,經過隧道、水庫,親手參與過這些工程的黃財爺爺,偶爾會透露當年的工程艱辛;兩位60年前分別是日本和國民黨軍官的爺爺,一甲子後一笑泯恩仇,一起騎車環島;重心全部放在孫子身上的德玉爺爺,讓導演後來延伸拍攝了他們一家人過年的情景;更有一位爺爺,被問到一生中最驕傲的事,他說是「17歲的時候女扮男裝走到日本軍營前面,色誘到一隻日本兵,然後拿刀架著他押回廣西郵局領賞。」

記錄了爺爺們大風大浪之後的生命風景,華導演自認從長輩身上獲得更多;每位爺爺都帶著手機,晚上卻依然排隊打公用電話跟兒孫抱平安,因為生活在沒有個人行動通訊、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長輩們對人的關心是溫暖而直接的,拍拍肩、挟菜給你、要你趕快坐下來吃飯,「反而我們挟菜給別人可能就會有點彆扭」,導演感慨說,現代人很容易就拘束在一個禮貌的安全距離裡面,在追求夢想或成就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許多簡單的事,一聲關懷、一份陪伴,這對他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提醒,而這種「人情味」,也的確讓觀眾可以透過片子清楚感受到。

從林執行長的堅定信念到老人們勇敢的環島旅程,從48分鐘的《不老騎士》到克服萬難終於製作完成,即將上映的《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試映時獲得滿堂喝采、爆笑與熱淚交雜,也光榮入圍釜山,華天灝導演透過影片,讓觀眾紮實地經歷了長輩們的生命之旅,那是台灣特有的人情味;是大山大水的時代變遷;更是放諸四海皆準,每個人都將面臨的遲暮風景。






作者:Easy

本期焦點-【v.365】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