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胡金銓武俠,藝術家激盪傳奇轉生,MOCA展出


國家電影資料館籌畫十幾年,終於在今年,適逢胡金銓導演80冥壽之際,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推出全面性的「胡說八道」胡金銓回顧暨跨界創作展覽。e週報本期特邀請國家資料館專員薛惠玲、黃慧敏,為大家解說從策展到佈展的始末與看展小撇步。


由國立電影資料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辦,武俠大師胡金銓導演紀念回顧特展「胡說:八道─ 胡金銓武藝新傳」,目前正在當代藝術館展出,展覽內容除了大家熟知的「胡式」武俠電影成就之外,還包括胡導演的手稿、筆記,以及他繪製的漫畫、動畫手稿,e週報本週邀請電影資料館專員─負責展出內容策劃以及實體規劃、藝術家聯繫的薛惠玲、黃慧敏女士,與大家分享展覽的始末與看展指南。

薛專員指出,其實這次的展覽是電影資料館成立以來,涓涓滴滴的工作成果。時間回溯到89年後,單位從電影圖書館改名為電影資料館,胡金銓導演為他們作了第一筆個人大宗捐贈,將「金銓影業公司」所收藏的電影相關文物交付資料館整理,90年初,館方曾召開記者會展示第一批整理成果。


當時,演員鄭佩佩在美國主持的電視台,也收集了不少她與胡導合作時的拍戲道具,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則擁有另一批胡導捐贈的文物,包含畫稿、手稿等等。97年,胡導因病仙逝,鄭佩佩和胡導的好友們整理胡導家中收藏文物,並協助跟UCLA交涉,最後終於取得這批珍貴的手稿,交給電影資料館整理。

五年前,胡導逝世十週年,黃建業館長曾會集館方與演員石雋、鄭佩佩等人討論辦回顧展,除了有機會展示資料館一直以來的工作成果,也終於讓胡導的藝術成就回歸他該有的地位,然而苦於找不到適合場地,最後只得作罷。

註:在胡導電影中演出大俠的石雋成立「財團法人胡金銓導演文化藝術基金會」,女俠鄭佩佩則有「美國胡金銓基金會」,兩個單位以推廣胡導藝術成就為目的,在資料辨識和版權取得上,對館方整理胡導文物有很大的協助。

後來,電影資料館參與了國科會數位典藏五年計畫,耗時兩年,共進行了18,000多件文物的數位化。在計畫以推廣為目的驅動下,張靚蓓館長往返包含北美館等多間展覽場地,終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石瑞仁館長表達了高度興趣,展覽計畫露出曙光。


這次的「胡說:八道─ 胡金銓武藝新傳」,除了文物展出之外,還包括葉錦添、黃文英、黃美清、陳昌仁、吳俊輝、葉怡利六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胡導電影為發想,透過裝置藝術、影像剪輯、動態音場等方式創作,以親近年輕人的方式,各自帶來作品「迷霧傳說」、「翻轉 張羽煮海」、「空山靈雨」、「關於武俠」等,將胡導電影呈現的武俠概念發揚光大,也使展覽方向符合MOCA以展出當代藝術創作為主的理念。


而文物方面,除了胡導在拍戲前後的電影手稿、連戲紀錄、服裝道具、台詞,他以《俠女》獲得1975年坎城影展高等電影技術委員會大獎的紀錄等,最珍貴的就是胡導未能實現的動畫《張羽煮海》手稿,活靈活現的水族角色,呈現他過人的想像力與敏銳的觀察,還有胡導的漫畫、人物素描、對歷史的考察研究等等,黃專員指出,這次的英文展名「King Hu:the Renaissance Man」貼切地表達出胡導貫古通今的學養,以及文武全才的過人成就。

專員也特別分享了在資料辨識以及修復上的困難,挑出作數位典藏的18,161件文物中,有許多照片、手稿殘破不全,她們必須透過專人協助、考證,去推敲文物的時間、背景,尤其光是一部電影的工作照可能就有好幾千張。戲服、道具的清潔、整復也耗費了不少功夫。


走進展場走廊,觀眾會看到胡導著名的電影角色:包含《大醉俠》金燕子、《龍門客棧》朱輝、《迎春閣之風波》李婉兒等俠女形象,下面則有角色各自的註解,這是兩館合作發想,將胡式武俠的角色典型,歸納整理出「俠女八道」:忠良之後、男裝打扮、身手不凡、惜言如金…以及「客棧八道」: 荒郊野外、兩樓空間、小二難纏、酒中有毒、處處暗器…等,使觀眾一目了然,又能各自反覆推敲印證記憶中的胡式武俠風采。

「我既不是出身豪門,又不是三代老貧農,根不正、苗不紅,一開頭就洩氣,在電影界混了幾十年,倒是熱鬧過一陣子。可是有些電影學者老想把那段淹掉,以突出現在電影藝術輝煌的成就。這種薄古厚今的想法,到也無可厚非。把別人踩下去,自己爬上去確是所謂『後現代』的一種手法。」

初進展間,小螢幕上胡導的自述猶在耳際。而看著薛、黃兩位專員談到對於胡導演的推崇時,眼中閃露的神采,也許可以稍稍理解這位曾被「國際電影指南」選為世界五大導演之一的電影藝術大師,是如何影響著我們所看見的《臥虎藏龍》李安、《新龍門客棧》徐克等人,這兩位各自在美國、中國擁有商業成就的大導演,也在這次的展覽中,透過錄像現身說法,幫助現在的觀眾了解胡金銓兼容東方傳統美學,又能以獨創精神另闢一片天地的不凡成就。

作者:Easy

本期焦點-【v.352】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