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戀戀銅鑼燒》生之戀


從書本躍上銀幕,電影的妙處在於細節的處理上有一些跟書本不一樣的發揮空間。比起原著中細膩描繪主角千太郎的心態變化,電影中少了許多內心戲的獨白,只讓演員從一些微妙的表情變化去表現角色的心態變化。此外,大量空靈的自然景色,交融食材與廚師的連結,在小說上被輕輕帶過的描寫,影像化後更能帶來不同的感受。

非常喜歡《戀戀銅鑼燒》這個作品。一開始,我在多利安助川的原著中接觸到這個故事,細膩卻單純的故事走向,打動了平常鮮少閱讀日本翻譯小說的我。一個乘載歷史傷痛與人生勇氣的故事並不少見,但《戀戀銅鑼燒》用甜點當主題,漫漫在鍋中翻滾的紅豆餡,甜甜的香味散在空氣中,讓我們一時間還真分不清楚,那滴淚水是因為喜悅、還是痛苦?

從書本躍上銀幕,電影的妙處在於細節的處理上有一些跟書本不一樣的發揮空間。比起原著中細膩描繪主角千太郎的心態變化,電影中少了許多內心戲的獨白,只讓演員從一些微妙的表情變化去表現角色的心態變化。此外,大量空靈的自然景色,交融食材與廚師的連結,在小說上被輕輕帶過的描寫,影像化後更能帶來不同的感受。



在《戀戀銅鑼燒》的電影中,我認為最點題的是「聲」的有無。

故事中的千太郎原先是沉默的。從電影開端,我們看待這個人物彷彿平靜都市中的無聲一隅,他對甜食毫無熱情,連帶著讓他生活中的每個動作都單單只是機械化的往前前進。他沒有遇見自己的「愛」,工作只是工作,生活只是生活,一天過去,只是一天。

缺乏感受,就缺乏聲音。千太郎對生活沒有想法,表現出來的是他的沉默。他是沒有話要說的那一種人。所以,電影中連結「聲」這個元素的方式,是讓他學習在與食材相處的過程中,傾聽它們的聲音。紅豆們從哪裡來?它們看過甚麼樣的景色?它們在慢慢被熬煮成紅豆餡的過程中,心裡在想些甚麼?

在德江老奶奶的視野中,紅豆們都是從遠方而來的訪客,天地萬物都有它們想說的話,那是生命的表達。千太郎沒有熱情、沒有靈魂、沒有表達,而他在與德江老奶奶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彌補自己遺失掉的東西。



特別喜歡電影中一個對結局的改動,原著中把千太郎對於「賣銅鑼燒」這件事的熱情,發起在午夜夢迴的一次神傷當中。電影中改動了他在夢中的思索,卻在結尾處重新把這個畫面做詮釋。

在經歷了掙扎之後,對人生有所體悟的千太郎,終於知道自己與銅鑼燒的連結。

那個「發聲」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成了生命的表述。彷彿依戀不捨一樣,不願寂靜的頑強。

個人喜好:★★★★★﹝5/5﹞

作者:橘貓 【橘貓‧夜空】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20】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