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走鋼索的人》天才與瘋狂的一索之隔


此片以傳記的方式講述法國鋼索藝術家Philippe Petit的傳奇生涯,從他被年幼時期被馬戲團啟發,一直到1974年8月6號完成驚世鉅作-在紐約雙子星大樓走鋼索的精彩旅途。電影以自傳口白的方式貫穿,像是聽主角本人自己回顧一生(現年66歲),幽默輕鬆的口吻讓我們更了解Philippe的性格,也增添了電影趣味。

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的演出相當精彩,將Philippe本人的神韻模仿地唯妙唯俏,不管在外型舉止與走鋼索姿態上,都重現了當初Philippe的風采。他為了《走鋼索的人》練就的流利法語及法國腔英語,更是讓人驚豔,仿若是完全不同的人在說話。Philippe是個意志堅定,勇敢追尋夢想的人,當他受到在家鄉表演的馬戲團啟發時,他便篤定決心要成為偉大的走鋼索人,開始在繩索上行走自修。




成年後Philippe到巴黎成為街頭藝人討生活,籌措前往紐約的生活費與旅費,並在那裡遇見了愛人Annie與其他一同前往紐約完成驚世鉅作的夥伴。情感激昂的回憶獨白與輕鬆趣味的鋼索雜耍交互穿插,讓戲裡戲外的觀眾都染上了Philippe對鋼索接近瘋狂的熱情。訓練的過程也非一路順遂,Philippe不時地需要回到老家拜訪Papa Rudy(Ben Kingsley),尋求更正統更高深的走鋼索技術,原先Papa Rudy僅願意將技術傳授給兒子們,但他被Philippe堅定的意志感動,毫不藏私地將畢生秘訣傳承給Philippe。




Philippe與Papa Rudy的互動與衝突,都不斷地強化Philippe不達目標絕不退縮的形象,以及他身為藝術家的堅持。「Don't lie on the performance」是Papa Rudy在馬戲團演出時的最高準則,觀眾總是能看出表演者當下的心思,因此表演者絕對不能欺騙觀眾,Philippe也堅持這點,表演時僅靠技術,絕不使用安全繩索。



最後的重頭戲便是抵達紐約後的雙子星大樓挑戰,從事前如間諜般的規畫探查,到徵招更多人馬一同加入計畫的過程,都幽默十足。每一個配角皆具備鮮明的性格與獨有的喜感,對比接近挑戰而緊張且嚴肅的Philippe,讓實際上可能較枯燥的行前佈置,變得有如《瞞天過海》的行竊任務般有趣。



當Philippe克服各種突發事件,架設好所有繩索與安全設備,一腳站在大樓上,一腳站在繩索上準備出發時,那種面對巨大挑戰的壓力與高空的心理恐懼穿透銀幕直抵人心。如果挑戰成功了,Philippe便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天才藝術家之一,如果不幸失敗,那麼他在史冊上的留名將是個不切實際的瘋子藝人。天才與瘋狂僅有一線之隔,Philippe必須全神貫注在那個空間中,感受繩索與大樓的支撐,彷彿它們也具有靈魂,是他的表演夥伴。




儘管知道Philippe不會失敗,透過鏡頭的呈現與當下心境的獨白,走鋼索的臨場緊張感依然令人冷汗直冒,直到看他走完全程後,懸著的心頭才安穩著地。由於真正的雙子星大樓已經在911時被毀,電影僅能透過動畫技術重現,而逼真貼近當初照片記錄的重現,令《走鋼索的人》具備相當說服力的真實感。



總結來說《走鋼索的人》是個有趣不枯燥,中規中矩貼近事實的傳記電影,不論是想享受輕鬆與懼高並行的觀眾或是想欣賞喬瑟夫高登李維演技的影迷,都適合觀賞這部作品。

作者:黑咖啡 【黑咖啡聊美劇】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20】 2015/10/15